《共青团中央》 2019年12月24日
“这片广袤的土地已经被水流剥蚀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这是已故著名作家路遥在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里对黄土高原的一段描述。这也是三、四十年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居住人口超过1亿人,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的脆弱,导致农作物不易生长,农民辛苦劳作,收成却很少,生活长期处于低下水平,如何解决这一困扰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问题,成为了一道世界性难题。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如今黄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山变绿了,黄河水也逐渐变清了。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之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大约是31.6%。2019年,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达到了约63.6%,翻了一倍还多。以陕西省为例,绿色版图向北推移了近400公里,在生态环境得到彻底改善的同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黄土高原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让黄土高原变绿需要突破哪些技术的瓶颈?黄土高原究竟能不能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我来自陕西杨凌,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陕西是历史和文化比较厚重的地方,陕西人还有个特点是比较好客,我今天带来了我们的土特产,是我们学校培养的苹果,它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的苹果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级大产业,目前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的种植面积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一还多,产量超过了27%。为什么黄土高原会生产出这样的苹果呢?
说到黄土高原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因为整个黄土高原全部坐落在黄河流域,占到黄河流域面积的85%。
黄土高原的边界是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阴山以南、秦岭以北的地区,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包括陕西、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宁夏和内蒙古西部,7个省区。而且这个地方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年间,黄河流域发生的水旱灾害大概超过了1500次。
黄河的问题到底在哪儿呢?我们看看壶口瀑布,我们看到水流基本上是黄颜色,这个黄颜色就是泥沙。在治理前,黄河的输沙量多年平均值是16亿吨,如果我们把16亿吨的泥沙做成1米乘1米的土墙,它可以绕地球赤道转27圈,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三倍。那么泥沙来自什么地方呢?来自于黄土高原。
上世纪80年代有一首歌叫《黄土高坡》。歌词中写道: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这是当时的生存条件,晴天一刮风尘土飞扬,雨天一下雨,特别是下暴雨后,泥水满山流,这种水流冲到黄河。联合国专家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是世界性难题。
经过六、七十年的治理,这个地区发生了变化。2019年,这个地区植被覆盖率达到了63.6%!一个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变成了如此美丽,令人向往的地方。为什么黄河水能变清?为什么黄土高原能变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