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 我是第一书记|韩锁昌:“你怎么忍得住不流泪?”

来源:学习强国 | 作者:韩锁昌 | 发布日期:2019-12-10 | 阅读次数:

《学习强国》 2019年12月9日

  2015年6月30日,我将3岁多刚上小小班的儿子留给5月份刚到新岗位的妻子,背上行囊进了村。这一驻村就是4年。

首场考验

  乾落村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与黄土高原接壤处,俗称旱腰带,水是最大的制约。因为村里打井的遗留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人饮用水在酷暑8月被停供了,乡亲们又回到了吃窖水的历史。能不能解决好将决定我这个第一书记能不能站住脚,必须尽快摸清情况拿出办法!

  在与支书一番谈话后,我理清了来龙去脉:“村里打井时挖出的淤泥占用了群众的土地,后期清淤复耕的费用一直没有结清,导致群众采取极端手段寻求解决。我建议一方面尽快协调村里其他自备井确保应急供应有保障,不要引起恐慌;同时尽快协商拿出解决方案,恢复供水!”在我一再坚持下,支书不再有意见,经过反复协调,第21天恢复了人饮供水。

  当走在巷子里,群众拉住我说“这事复杂,我们知道你尽力了”时,心里那种欣慰的感觉让我明白了自己的选择和方向是对的,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水”的问题。

  2016年初,我和村干部们开始为“水”奔走。农业局、水务局、扶贫办、移民局……一次、两次、三次……在合阳这样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级贫困县,水是所有村子共同的瓶颈和争夺的焦点。在我们一次次死缠烂打、软磨硬泡下,2016年4月7日,乾落村机井项目终于开工建设。

  5月10日,310米深、出水量25立方米/小时的机井落成。白花花的井水欢快的流进果园、农田,庄稼和果树拧紧的叶子舒展开了眉头,在渭北旱原的微风中轻快的摇曳……那一刻,我的心也随着果树和庄稼的叶子温柔地荡漾。

  随后,我们陆续争取到电力局架设100kVA专用变压器、移民局支持15米高60立方米存储量的水塔、西农大支持完成井房围墙地面硬化等配套、水务局支持灌溉管道4000余米……

火红的提子

  水的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就成了增强造血功能、实现真脱贫的关键。

  2016年春天,我和干部们曾动员乡亲们去参观设施红提,广播宣传、干部动员都没人去,最终采取中午请吃羊肉泡的办法也只组织去了7户。这让我意识到在大家风险抵抗能力低、从众心理广泛的现实下,必须有身边的人带头干,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才能推动产业升级。

  于是,我找到村里最早种植红提的老冯,没想到一拍即合。说干就干,老冯用了2个月时间完成了6亩露天红提的冷棚搭建。在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中,老冯的冷棚红提比露天红提减少防治10多次,秋天卖完葡萄一算账:毛收入12万,比露天种植翻了一番还多,一下在村里炸了锅。

  趁着老冯的轰动效应,我们趁热打铁,及时动员大家建园和进行老园改造,并争取到学校以“先栽后补”的方式提供全额种苗补助和选派专家全过程技术指导。但乡亲们还是不踏实:“韩书记,你别把我们忽悠起来建了园子,你的政绩出来了拍屁股走人,到时候出了问题我们找谁去呀?”

  为了彻底打消群众的顾虑,我动员在昆山打工的哥嫂返乡与表哥一起到乾落村种葡萄。2017年元宵节一过,哥嫂就卷着铺盖进了村,一个月时间完成30余亩土地流转清表,开始挖坑栽树。

  看着我从来没种过葡萄的哥嫂到村发展,大家终于行动起来,2017年新增面积90余亩,2018新增面积200余亩。

  作为坚强后盾,我们学校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先栽后补”先后发放苗木补贴款20余万元,赠送19个市场主流品种建立7亩品种储备育种园,选派一线经验丰富的张宗勤教授驻守合阳试验站开展全过程田间技术指导,土壤专家每年下地采样测土配肥,水肥专家把最好的产品送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使用,测试中心在每年葡萄上市前提供质量检测服务……

  地方政府也积极提供支持,完成红旗库水源覆盖、滴灌管道铺设、产业路硬化亮化,并发动银行落实贴息贷款260余万元。

  截止2019年8月,乾落村红提种植面积突破600亩,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第一批冷棚、避雨棚建设完成200余亩,亩均商品果3000多斤,冷棚栽培比露天栽培亩均增收6000—8000元。现在,绿色安全、串行整齐、颗粒大、糖度高的乾落红提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市场认可。

群众心里有杆秤

  在各方支持下,乾落村的其他建设项目也都陆续落地动工:村部完成改造扩建、垃圾坑变成了文化广场、整村排污管道全部完成、100兆光伏电站投入运营、巷道生产路硬化全部竣工、文化大礼堂投入运营、1000吨冷库开机调试……每一步的推进都赢来一片赞叹,我的信心也一点一点更加坚定,步伐一步一步越来越沉稳,协调一次一次越来越游刃有余,得到认可的成就感让自己越来越迷恋第一书记这份工作。

  2019年6月,我3届4年的任期到了,但我却沉浸在完全投入的状态中停不下来,直到8月份新任第一书记到村交接时才匆忙收拾腾出宿舍和办公室。

  8月21日,是我离开村子的日子。久雨见晴,乡亲们带着热腾腾的鸡蛋、剥好皮的核桃、牛奶和红艳艳的锦旗,拉着手、流着泪、敲锣打鼓扭着秧歌送我出村,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要离开了。

  “你怎么忍得住不流泪?”接任的孟书记偷偷问我。我说:“今天必须薅得住,否则后面没法搞!”走出一公里,乡亲打来电话让等一等,追着送来一幅字——情系百姓,一心为民。

  那一堆锦旗,一共9面。在乡亲们发来的送别照片里,我一脸严肃毫无笑意,朋友说像游街,战友说像出殡。

  “群众心里有杆秤,你把他们放在心里,他们就把你捧在手上。”我和乡亲们用50个月的相守,给“耿飚之问”做了一个底气十足的回答。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8241790365620704271&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编辑: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