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科技特派员:把科技成果“种”在三秦大地

来源:陕西日报 | 作者:张梅 | 发布日期:2019-10-22 | 阅读次数:

《陕西日报》 2019年10月21日 第11版

  如今,在三秦大地的田间地头、工厂企业活跃着一批科技特派员。他们从事着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活动,把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种”在三秦大地。

  据省科技厅统计,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三区”人才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累计向全省65个“三区”县区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多人次,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200多个,建立示范基地1140个,服务8万余农户。

  让更多科技成果造福百姓

  一阵急雨刚过,群山之间雾气氤氲。科技特派员王衍成正在细心伺候着自己培育的无性系品种“陕茶1号”。

  “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要为一个产业的提升作出贡献,通过产业的整体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这是他从事多年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最大感受。

  2003年,时任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的王衍成,被安康市科技局试点选派为汉滨区首批科技特派员。多年来,在王衍成的带领下,有800多位农村留守妇女被培养成育苗、种植技术工人。“陕茶1号”也被推广到省内外多个地区试种,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

  “我就是一个领工资的农民!”在榆林市榆阳区寺伙沟村,记者见到46岁的曹源。她皮肤略黑,双手粗糙,看上去比同龄的妇女略显苍老一些。由于技术精湛,村里的人都亲切地叫她“老师”。

  2006年,曹源自愿申请,被榆林市政府聘为首批振兴“三农”科技特派员,派驻到鱼河镇寺伙沟村。13年来,她带领农技人员和群众,研究谋划产业发展,在中部川道及北部风沙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她率先将荒沙地和低产田改造成亩产值3万元以上的高效示范田,彻底改写了榆林人在漫长的冬春季吃不上本地新鲜蔬菜水果的历史。

  多年来,一批批像王衍成、曹源这样的科技特派员深耕在三秦大地,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造福百姓。

  打通科技兴农“最后一公里”

  2018年初,省科技厅围绕全省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印发了《关于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并成立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的通知》,认定省级科技特派员255名,并按照全产业链技术需求组建了17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省级科技特派员队伍,面向全省开展产业技术服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是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和省科技特派员苹果产业服务团团长。多年来,他带领全省20多名省级特派员在渭南、铜川、延安、榆林、咸阳、宝鸡等市的苹果产区和贫困县区,围绕苹果这一陕西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作为科技助农行业的“参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专门确定了科技特派员选派与服务工作的具体部门。其中,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负责常规科技特派员选派、项目申报与服务工作,由科技推广处负责“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选派、联络与服务工作,确保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组织实施。

  2018年,该校结合在陕西省内建立的22个试验示范站、26个试验示范站基地(示范园),从320名多学科常驻专家中选派出了207名专家担任所在地的“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

  随着一项项科技成果不断走出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农民们都说:“科技特派员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富了!”

  让科技特派员下得去留得住

  科技特派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让这支队伍在下得去的同时又能留得住?我省积极探索。

  为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我省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对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和创业期间的人事关系、职务、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做了详细规定,保障了科技特派员在职称评定、岗位等级晋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2018年,陕西省科技特派员服务与管理系统正式上线。据介绍,该系统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与管理平台,旨在结合手机APP,提升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该平台也为一线农村用户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截至目前,全省科技特派员已经进行了在线注册,贫困村和其他服务单位也在同步注册。科技特派员实现线下全覆盖的同时,也逐步实现了线上全覆盖。

  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陕西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人才力量,“他们将把更多科技成果‘种’在三秦大地,造福三秦百姓!”

  原文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1910/21/content_375568.html


编辑: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