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通过连续多年开展理论宣讲、科技支农、文化宣传、教育帮扶、环境保护、社会调研、扶贫济困等实践服务,将其融入思想引领、融入国家战略、融入社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融入文化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农人”。
融入思想引领。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社会实践全过程,实践项目注重结合理论学习、政策宣讲,形成了以宣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系列实践活动。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活动,组建实践队伍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用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红色寻访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汲取精神力量。结合“青年大学习”行动要求,在理论社团和青马班学员中招募宣讲员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广泛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面对面宣讲交流,积极宣传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
融入国家战略。始终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紧扣时代主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实地开展社会调查与服务活动,组建364支学生团队赴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等七省364个县(区)开展西部乡村调查活动,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开展“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专项活动,组建留学生实践团队,开展“从荒漠到森林”感知中国实践活动;组建团队前往中亚、非洲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的重点项目与重要成果,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融入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依托学校的人才资源和专业特长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双向转化。组建了由专家博士组成的支农博士团,涵盖了蔬菜栽培生理生态技术、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产业规划、葡萄酒酿造技术等领域,助力地方脱贫攻坚建设。组建了秦岭青年使者博士团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使中峰养殖、山茱萸、猪苓种植、环保节柴灶技术等得以推广和应用。开展“青春助力脱贫攻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到农村、下基层,实地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近年来,先后组建了377支团队4200余名师生,深入全国20多个地(市)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当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情况,重点围绕人才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和城乡手拉手等五条主线,突出扶志、扶智、扶技,开展扶贫攻坚系列实践活动。
融入人才培养。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围绕学校试验示范基地及野外台站、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观察、调研、体验、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探索以社会实践为主要载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从各学院征集教师调研选题,分别组建校级调研类团队,通过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的形式接受科研训练,以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内涵,为教师科学研究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响应中央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部署,深入开展创业体验、创业实训、就业见习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暑期开展创新成果推广、企事业单位见习等活动,加深对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融入文化传承。将传统文化宣讲、展示、表演和社会实践相融合,培养学生关注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向全社会倡导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近年来,赴千阳布虎艺术调研队,了解布虎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赴云南哈尼族农户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能力调研服务队开展少数民族社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调查;赴陕西凤翔泥塑调研服务队零距离接触凤翔泥塑文化,深入地认识凤翔泥塑的一系列问题,感受到了传承保护凤翔泥塑特色文化的行动刻不容缓;赴四川省丝路文化、长征精神调研服务队前往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开展了“品味蜀绣,思悟丝路文化”主题活动。(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国龙)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