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 2017年9月29日
西安新闻网讯(记者姜泓 任娜 实习生 王丹妮)应用滴灌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节水型修剪等技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历时4年在榆林地区成功引种冬枣。
9月28日,在吴堡冬枣引种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现场会上,西农团队的实践获得省内外专家一致认可,该技术解决了冬枣在榆林坐果难和不成熟两大难题,使得陕西冬枣种植区域向北移动400公里,扩大了冬枣在陕西的栽培范围,为陕北红枣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陕北是我国红枣的发源地,具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目前红枣面积200万亩。然而,近年来由于新疆红枣的兴起造成陕北红枣严重滞销,不少果农采收的红枣每公斤1-2元都卖不出去,陕北红枣如何走出低谷成为果农和专家关注问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中心的科技人员经过调研,认为发展鲜食枣是陕北红枣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据介绍,冬枣是我国目前鲜食枣中最优秀的品种,冬枣栽培面积最大、销售最为广泛,保鲜期最长。但是,多年来陕北一直没有冬枣林。近年来,陕北林业工作者和很多枣农,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都有栽植冬枣的试验,但是无一个成功,结果表现出两个问题,一是冬枣结果少,二是不成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人员,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和试验观测,发现冬枣在陕北栽培成功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往引种冬枣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精细管理措施。201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节水中心和吴堡县林业局分别在吴堡和米脂引种试验,2014年发现部分采取水肥调控和修剪调控的冬枣成熟且味道很好,2015年开始在吴煲县川口扩大面积进行示范,分别进行大棚冬枣精细管理、大田冬枣精细管理和大田冬枣传统管理。其中精细管理下的大棚冬枣和大田冬枣目前获得成功,实现了冬枣亩产1200公斤,达到冬枣正常产量。
原文链接:http://news.xiancn.com/content/2017-09/29/content_3271417.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