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西红柿何以成为泾阳致富果

(中国农网 2023年4月5日)

4月3日,泾阳县人民政府一行12人驱车100多公里来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带着5幅锦旗和100余箱水果西红柿专程来致谢。这则新闻引得网友们纷纷点赞,也把大家的目光带到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2022年,泾阳蔬菜年产值24亿元,其中西红柿产值12.75亿元,“泾阳西红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云阳镇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一连串亮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张明科的辛勤耕耘。

泾阳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旱腰带”地区县之一。被誉为“青运史上的丰碑,抗日青年的熔炉”的安吴青训班就位于此。

作为西北著名的蔬菜主产区,2012年前后,泾阳在蔬菜产业方面遭遇瓶颈——土地连作障碍、品种单一、技术落后、效益差,当地农户渐渐失去信心。

2014年,西农与咸阳市农业农村局、泾阳县人民政府举行了合作共建试验示范站签约仪式,探索建立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正式揭牌成立。

张明科团队通过对泾阳1500栋连续栽培五年以上的日光温室土壤测试后发现,51%以上的受检温室土壤存在严重的次生盐渍化现象,成为制约蔬菜产量和品质的最大因素。因此,改良土壤迫在眉睫。

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做工作,组织培训、发放科普资料,邀请村民参观试验基地……经过两年时间的科学研究,张明科团队为1500栋日光温室开出了1500份“量身定制”的“配方施肥建议卡”;研发了设施果菜类蔬菜大行距高密度+蚯蚓肥槽式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缓解技术;集成建立了“大白菜和甘蓝化肥减施增效” 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蔬菜品质,赢得了市场认可。

2021年,听闻土壤次生盐渍化缓解技术将在泾阳县安吴镇甘泽村进行示范,陕西柿堺香商贸有限公司提前和种植户签订了番茄收购协议,采摘季全部收购远销俄罗斯。

“我的西红柿沙瓤、皮薄、汁多、味美,‘柿’不应求,一斤能卖20元。”聊起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泾阳县淇辉现代农业园负责人郑辉很是激动。作为中国西部蔬菜之乡、陕西西红柿第一大县,泾阳县有菜农近16万人,郑辉是科技兴农的受益者之一。

九年前,郑辉辞去公职,返回家乡创业,照顾年迈的父母。因为不懂技术,连续亏损三年。泾阳蔬菜试验示范站揭牌成立那天,郑辉迫不及待地赶到现场,见到了试验示范站专家张明科。“茬口不一,品种太多。越冬茬口西红柿,可以有效缓解春季市场供给不足,示范站会为你们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帮扶。” 张明科的话,为郑辉锚定发展农业吃下了“定心丸”。

老菜区测土、宽行密植、低温病害防控、智能控制系统监测……张明科都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帮扶。

2018年,郑辉的西红柿分批上市,行情每天见涨,清明前后,市场断茬,登门要货的货车在园区门口排起了长龙。也就是在这一年,郑辉见到了回头钱。目前,淇辉现代农业园年产值达到了2000万,带动近百户农民增收致富。郑辉说,“现在,种植蔬菜的菜农,只要听到张明科专家团队去就高兴得很。”

“一有麻达,就找张明科教授。2023年,我们村回乡发展蔬菜的年轻人就有20多个,根本不用做工作,全是主动返乡。” 泾阳县三渠镇白杨村党委书记姚锋掰着手指头一一道来:“一靠政策,二靠技术”。

政策是支撑,技术是关键。“必须要有技术,还用传统观念种植几个小时可能就是毁灭性的。”白杨产业园合作社负责人王红洋过去从事建筑行业,2019年回乡创业。“张教授让我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销售不愁,供不应求。”

近年来,张明科带领团队以及“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专项研究生通过研究,根据当地客观情况及老百姓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造升级,形成了设施蔬菜“三改一提”技术体系,即改土、改棚型结构、改灌溉用水和方式,提升设施蔬菜综合效益和机械化水平,西红柿成熟供应期也从过去的150天延长到240天。

正是由于专家的努力,集成创新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模式,即建立“1个平台(示范站)+15个窗口(龙头企业或示范园区)+辐射应用N(种植户)”推广模式,在这模式带动下,本土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多,4人成为市、县管专家,6人晋升了职称,培养的31名基层农民技术员有3人被聘任为县农业科技特派员,杜庆成长为农民致富带头人。

从走村串户贩卖蔬菜,到代办蔬菜,再到学习技术、成立育苗公司。如今,杜庆已发展到拥有300亩育苗基地、30座温室大棚的“棚主”,更是拥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农业合作社。致富不忘村里人。杜庆育苗不仅让自己致富增收,还为附近村民提供务工岗位,每年为村民支付工资300万余元,带动40户农户稳定增收,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泾阳蔬菜种植面积39.04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量182.04万吨。

在张明科看来,作为一名农业高校推广类教师,除了给当地带去自主的蔬菜高效生产新技术,还要为地方提供新品种支撑。多年来,张明科团队选育了国家级大白菜新品种4个,主推主要蔬菜8个种类,24个新品种,联合选育的“水果88”和“水果沃特”番茄品种已成为口感番茄优势品种,县域5家产业园区扭亏为盈。截至目前,新技术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52余万亩,新增产值2亿元。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给政府提供产业发展的建议。近年来,他和泾阳当地蔬菜主管部门一起参与制定了“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基本实现标准化种植管理,番茄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正是得益于这些制度和科技的支撑,泾阳的菜农挑起了“金扁担”,每年12月到6月都有新鲜的西红柿上市,超长货架期和错峰销售,保证了西红柿市场价格坚挺、供不应求,西红柿成为了泾阳菜农的“致富果”。

“泾阳西红柿,吃了忘不了。”伴随着中央七套播放的泾阳西红柿公益广告,泾阳菜地里,又看见了忙碌的张明科身影……

作者:付文婷

原文链接:https://www.farmer.com.cn/2023/04/05/wap_99925733.html

中国农网 2023年4月5日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