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新闻 2025-09-29)
作为首届(1994年)中国杨陵农科城技术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获得者,“元宝枫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让元宝枫籽油在市场上逐渐兴起,成为食用油领域的一颗新星。
首届(1994年)中国杨陵农科城技术成果博览会后稷金像奖证书和奖牌。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的3号教学楼旁,挺立着一棵枝干遒劲的元宝枫。它默默见证着一位退休教授跨越半个多世纪、将一株寂寂无名的乡土树种,变成关乎国民健康的“金元宝”。
再过几天,93岁的王性炎教授将再次出差。这次,他要去的是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元宝枫天然林——谁能想到,这位看起来就像邻家的大爷,竟是轰动业内的“元宝枫之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王性炎。
50多年前,学校缺油,他硬是把元宝枫(五角枫)籽怼进锅里“炸”出了第一桶清亮的“救命油”;50多年后,他又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带着一群企业家、农民,要把这口“健康油”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1969年秋冬在西安采收元宝枫种子。
“元宝枫浑身是宝,值得深挖、细挖!”凭着这股子钻劲,王性炎全身心投入到元宝枫的深度研发中。他带领团队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攻关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发表大量论文和专著,为元宝枫籽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特别是攻克了元宝枫高产栽培、机械脱粒、低温冷榨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将元宝枫的土榨出油率从最初的26.5%提高到了机榨出油率的35%以上,再到现在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方式,籽油收率达43.1%。
为了让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多年来王性炎教授团队携产品亮相农高会,其间,在首届(1994年)中国杨陵农科城技术成果博览会上,“元宝枫开发利用研究项目”荣获技术成果后稷金像奖。
团队研究发现,元宝枫籽中还蕴含着一种被誉为“脑黄金”的神奇物质——神经酸,含量高达5.2%。这一发现,也让元宝枫籽油的价值从“解决温饱”跃升至“守护健康”的新高度。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元宝枫开发利用)期间,王性炎教授(左三)正在进行种子机械榨油生产试验。
培育元宝枫资源是发展壮大元宝枫产业的基础,也是王性炎教授多年的心愿。近50年来,王性炎教授在潜心研究的同时,不断总结、推广元宝枫种植和培育技术,悉心动员和指导企业开展元宝枫产品的加工利用。
在试验示范基地,他带领团队选育高产、高含油量的元宝枫新品种;在企业车间,他指导工人优化生产工艺,确保每一滴元宝枫籽油都保留其天然活性成分;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他慷慨激昂地向世界推介来自中国的“脑健康之油”。
在王性炎教授团队的推动和指导下,全国逐步扩展到60多家企业投入元宝枫产业,元宝枫已由12个天然分布省份扩展到包括云南、新疆在内的23个省份,初步形成了“科研+企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带动地方群众增收致富。
王性炎教授在元宝枫基地指导。
为了这个“把健康油装进中国碗”的梦想,王性炎至今仍活跃在一线,为这一健康油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年3月,春风还带着料峭,王性炎又一头扎进扶风试验示范基地。“这批苗是我的学生选育的‘高油1号’,3年挂果后逐步进入丰产期,含油率48%以上!”
原文链接:https://www.sxdaily.com.cn/2025-09/29/content_1135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