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国际在线》G12——我们是西农研支团

《国际在线》 2016年9月12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合影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月初,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G20杭州峰会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支团12人踏进异县他乡,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心”生活。如果把G20峰会比作一幢高楼大厦,那么奋斗在基层、奉献于西部的研究生支教团就是大厦地基中的沙石。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教育,而一个国家的兴衰更是和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少年强,则国强。”西农支教团队员更是深知这一道理,昂首阔步、豪情满天,眼里充满光、心里装满爱扎根渭北、陕南,为西部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孩子贡献自己微薄之力。下面是G12成员的介绍,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沙青:青青子衿,孩子我心


沙青与学生合影

  本科就读于葡萄酒学院,曾任院学生会副主席。现服务于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西社乡西社学校,担任初三班主任,负责物理和历史的教学工作。

  我心中曾无数次的想象支教时的场景,甚至还梦到过孩子们认真听我讲课的样子,从成功入选研究生支教团的那天起,我就无比盼望这一天的到来。终于,在2016年的8月30日,我收拾起行囊,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西社学校。支教的这一年,注定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最特殊的一年、收获最多的一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会用真诚、热情、知识与我的8个娃娃们共同成长,共同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难忘“支教年”。

  王欣:支教女神,爱洒人间

  本科就读于经济管理学院,现服务于澄城县刘家洼学校,负责学校八年级数学、生物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工作。

  在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中,我会认真备课,悉心讲授,并在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焦议:比比剪刀手,知识全都有 


焦议与学生合影

  本科就读于资源与环境学院,目前在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中学担任初三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

  刚来到这里支教,孩子们的基础很薄弱,压力很大,失落感和频频出现的身体状况也都困扰着我。但看到他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会说话的眼睛,看到他们在学习上的一点点进步,看到他们学习自主性慢慢地提高,看到他们变得灿烂的笑脸和他们礼貌的问候,我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了回馈,知道自己来得很值得,也更感到责任重大,更加明确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这一年,我在支教的路上!我将要面对的是中考,我将要面临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可我不会轻言放弃,绝不会当逃兵,勿忘初心,期待着我和孩子们的涅槃!加油!

  张博雅:孩子们的“鸭脖”老师 


张博雅扛起支教大旗

  本科就读于经济管理学院,现服务于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冯原镇初级中学,担任七年级班主任及英语老师。

  来到冯原一周时间了,我渐渐习惯了渭北高原的烈日和大风,以及学校里朝五晚十一的生活节奏。很喜欢冯原这个地名,像是在告诉我“有缘千里来相逢”一样。跨越了数百公里与孩子们相聚这里,带给他们知识与希望,给他们讲我的大学生活,讲外面更加广阔精彩的世界,我十分开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好好利用这一年不长的时间,把支教这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做到最好。

  李沛达:三尺讲台,一生情怀

  本科就读于水建学院,曾担任院学生会主席,现服务于渭南市澄城县尧头镇学校,担任八年级班主任,负责数学、地理教学工作。

  嬉戏打闹的男生、偷写日记的女生,初中时光是如此美好。“一价钾钠氯氢银 ,二价钙镁氧钡锌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这些熟悉的顺口溜让我仿佛回到了初中时代,自己也曾是个贪玩调皮的小男孩。而今的我手拿教案课本,身站三尺讲台,将知识和力量教授给孩子们。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希望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把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思所想教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有能力去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家乡面貌。如果先定一个支教的小目标,那我的就是希望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张若焰:星星之火,温暖他人

  本科就读于经济管理学院,曾获得杨凌示范区最美志愿者荣誉。现服务于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学校,教授八年级物理、综合,九年级历史、心理课程。

  刘家洼的风很大,但我希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动更多的人,给更多的孩子带去心灵的温暖……我多么希望能够给这里的娃娃们带来些知识和不一样的观念。就在这样一天天的上课中,我开始了自己的支教旅程,“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这一年中,希望自己能够做的更多、更好!

  汪昱坤:乾坤之间,孩子最大  


汪昱坤与学生合影

  本科就读于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曾担任院学生会副主席,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服务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中心小学。负责5年级数学、音乐,4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并协助棣花镇中心小学开展少先队工作。

  一段旅程,从西农到棣花;一场缘分,与棣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相遇;一座讲台,身份由学生转变为老师;一支粉笔,书写我们的支教故事;一年时光,即将开始;一生记忆,永久铭记!

  余静雅: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大姐姐

  本科就读于食品学院,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现服务于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初级中学。

  九月二日,开学的第一天,第一次面对教室,第一次面对课堂。这一切对于刚走出课堂的我来说还是觉得有些紧张的,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教授一门曾经的文科科目某些方面来说还是有一点困难的。但是当自己开口说第一句话时,所有的紧张感却消失了,很轻松的讲完了整节课,并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和他们进行了简单的沟通。第一天的课程给了我以后的信心,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会和孩子们共同前进。

  赵健:山东汉子,温柔细心


赵健与学生合影

  本科就读于机电学院,曾任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副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目前支教服务地为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两岭小学,担任五年级英语老师兼班主任。

  学期伊始,一切千头万绪,而孩子们的热情却依然高涨,我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的支教生活中,秉承研支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的信条,鼓足干劲,自勉自励,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关怀,更多的温暖,更多的感动,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田世杰:“天使”学长,伴我成长

  本科就读于机电学院。现服务于陕西丹凤县竹林关中学。

  8月31日,我来到了一个拍照完全不用滤镜,青山绿水,美景环绕的地方——竹林关镇。早上,阳关洒进校园,照在树叶和窗台上显得格外宁静美丽。孩子们呼喊着跑进校园,一句“老师好!”让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位老师,一位有可能影响到孩子一生的老师。发书的时候,孩子们依次抱走了各自的书本,留下了洋洋洒洒的背影与笑脸。是的,现在开始我就是一位老师啦,我愿意把梦和知识留在这里,让他们开花。 

  陈怡飞:“一飞”冲天,威力无边

  本科就读于食品学院,目前在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丹水幼儿园支教。     我原本以为幼儿园的工作会非常简单,但随着开学前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新学期第一天的课程,我深深感觉到这份工作的强度不亚于在中学或者小学支教。首先,学前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对儿童一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很多后天习惯的养成都源于这个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除了教师这个身份之外我还要兼职“保姆”,要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健康以及情绪。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毕竟以前没有接触过,我相信我会尽自己的努力将这份工作做到最好。

  刘倩倩:大手牵小手,我是娃娃头

  本科就读于机电学院,目前服务于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丹水幼儿园。

  我现在是园里小一班的班长即班主班老师,小一班目前有两位教师,43名幼儿,未来一年,我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小朋友们带去欢声笑语,实现我的支教梦想。

  渭水之边、教稼圣地,我们心怀梦想从母校扬帆起航。渭北高原、秦岭南麓,我们脚踏实地在支教地点燃希望。我们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将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继承上届支教团学长学姐的优良传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西部偏远地区教育水平的提高关乎西部经济未来的发展,近年来,研究生支教团为西部教育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些充满活力的队伍甘于把青春奉献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的到来为山区孩子送去知识的同时,也将在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户,让那些深埋在黄土地里理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祝福这支充满爱的队伍,也祝福那些正被爱环绕的孩子们!

  原文链接:http://sn.cri.cn/20160912/b952e27f-8433-e20d-4389-ea6d7dba7528-4.html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