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农创客高志雄:把一颗“果”做成一条“链”

(科学网 2023-11-26)

11月初,步入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创新创业园),工人们正将采摘的颗颗饱满的猕猴桃送入冷库,半个月低温后熟后,方可进入市场,与市面“十一”黄金周销售基本接近尾声相比,这里的猕猴桃可谓“耐得住性子”,这背后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首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志雄把一颗“果”做成一条“链”的不懈坚持。

image.png

高志雄在果园察看猕猴桃生长情况

到手即食,他的果子不寻常

中国是猕猴桃原产地,每年300万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陕西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为何长期占据猕猴桃高端市场的却是新西兰奇异果?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国产猕猴桃过早采摘、贮藏不当,经常是‘拿到手硬邦邦,放软了就坏’。”作为创新创业园负责人,高志雄解释说。

猕猴桃属于典型的后熟水果,采收时果实较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才能食用,变软后保质期相对较短,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不确定性。

“果品品质永远是第一位,但如果我们的猕猴桃做不到即食,那在高端市场就没有竞争力。”2011年,高志雄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毕业后,跟随该校猕猴桃试验站首席专家刘占德攻读农业推广硕士,毕业后他敏锐洞察到市场对高品质猕猴桃的需求,怀着“品质有保障,好果有好价”理念,他开尝试订单农业改变这一现状。

可是一到国庆前后,看到周边果农采摘售卖,担心采摘季市场价格波动,收取高额定金的部分果农也还是赶趟提前采摘售卖。

“那几年,仅定金就损失了十几万元。”痛定思痛,高志雄暗下决心,通过创新示范,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过程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以高质量的订单农业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2018年,在杨凌示范区政府支持下,依托西农猕猴桃试验站技术支撑与服务,占地230亩的猕猴桃创新创业园诞生了。

为做到即食,高志雄团队严格执行“成熟晚采、美味即食、安全健康”的标准,早熟的翠香10 月中旬才开始采摘,尤其是今年建成的1000吨的低温贮藏冷库及高志雄参与的学校“猕猴桃增氧催熟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专利技术,解决了猕猴桃低温后熟问题,让猕猴桃有了更高的身价。

从“果”到“链”,产业发展有新意

在高志雄指导下,大学毕业工作八年的邓晓庆2021年在家乡眉县齐镇凉阁村开辟了“新航道”,以脐红为主的40亩猕猴桃园今年迎来丰收,预计收入15万元。“明年将进入量产,相信还会再上新台阶。”

要提升猕猴桃品质,首先要有好品种。脐红是刘占德教授团队选育的新品种,红心黄肉、质细多汁、香甜爽口,已获农业农村部植物品种保护权。

“我们认识差不多10年了,我就信志雄,他让我种脐红,错不了。” 邓晓庆语气坚定地说。

信任源自了解,参观创新创业园时,邓晓庆发现,园区固定猴桃树的立柱不仅结实牢固,高度误差不超过一公分。“志雄做事要求特别高,什么是规范化我算是见识到了。”

目前,像邓晓庆这样的合作大户有7户,分布在眉县、扶风、城固、渭南等地,每到生产关键环节,高志雄都会驱车前往,实地指导,一年中去过多少次连他也记不清了,但每年五六万公里里程,确是记载他奔波各地指导生产和销售的最好答案。

“红肉猕猴桃一个果子可以卖到10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这个品种对气候敏感,易受自然环境影响”。为此,高志雄探索利用设施大棚栽培脐红,不仅解决冻害,还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减少病害传播。

冻害、病虫害解决了,但如何让被称为维C之王的猕猴桃既好吃、好看,又更具营养,高志雄又在土地上动起了“心思”。

“通过酒糟、油渣、菌菇渣等改良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从最初的0.8%提高到现在的5%以上,同时搭配碳基全营养肥料,最终表现就是树体更健壮,果实品质得到持续提升。”高志雄自豪地说。

为了打造全产业链服务,联通生产端与市场端,创新创业园集新优品种试验展示、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化栽培、现代农业机具展示、果品贮藏分选、农业科普教育与观光旅游服务等功能,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猕猴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

创新教育,兴农人才磨砺出

农业产业链长、涉及学科多,如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这是地处杨凌的西农一直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

2009年,西农率先探索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体系,构建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培养链”相融通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结束,高志雄就住到眉县猕猴桃试验站。2012年恰逢极端低温,冷库化霜水排水管道故障,冻得结结实实,电热吹风机吹以及电热毯包裹管道的尝试失败后,高志雄烧了近200壶热水,爬到冷库风机上,硬是一壶一壶浇,化开排水管,保住了来之不易的试验果。

在试验站,亲身经历了猕猴桃产业链各个环节,与产业链相关的政府、专家、农场主、经销商、农户等不同角色深入交流学习,让高志雄对猕猴桃产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也为他毕业后创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出身农家,再入农门的高志雄,历经了2018年流转230亩土地投入带来的巨大压力,国内某知名集团开出年薪几十万元聘请他担任中层管理干部的“诱惑”,但“梦想就是做新型农民”的他从未放弃,继续在艰辛的创业道路上前行。

高志雄创业事例也是西农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等4个校级重点专项,以及优质乳工程等6个校级探索专项,涌现出“锅巴镇长”杜好田,“奶博士”王炳科等一批先进典型。

2009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培养1.4万余名专业学位研究生,近五年超过40%服务西部,为地方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原文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3079.shtm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