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强国行”成果展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建赋能,绘就强国强农发展新画卷

(高校思政网 2025年01月26日

为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组织开展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

高校思政网开设“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专栏,集中展示各行动单位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强国行”专项行动工作中的先进做法与典型经验,充分发挥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党建赋能绘就强国强农发展新画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创新团队第一党支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创新团队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其中正式党员40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在党支部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系负责人、现代设施农业“3+2”技术体系的“总设计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西北地区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杨凌设施农业协会理事长李建明教授的带领下,支部积极围绕“强国行”专项行动,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体制,突出政治功能,完善试验基地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平台,树立党建工作品牌,实现党支部在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等方面工作扎实有效,引导师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砥砺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党建联建强根基 凝聚合力促发展

党支部依托深厚底蕴与科研积淀,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联建这一重要举措,达成凝聚共识、汇聚人才、汇集动能、传播理念的目标。

立足国家战略,党建引领树典范。支部紧密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兴国、农业强国等国家战略目标,积极与合阳县政府办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在联建过程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显著提升党员教育成效。同时,支部成立“政治理论宣讲团”,开展“党员讲党课”活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推进党员 “亮身份、树形象、践承诺” 活动,激励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强化队伍建设,师生共育教学相长。对于教师党员,引导他们努力成为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 的表率;对于学生党员,鼓励他们成为 “六有大学生” 的典范。作为一个硕博研究生与专家教授富集的师生混合党支部,在与其他支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时,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研究生论文选题、科研立项以及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之中。未来,支部将持续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与其他学校、地方政府等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学联建活动,稳步推进党建共同体建设,为实现“兴农强农”国家战略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

教育服务重实效 助力师生共成长

聚焦教育强国建设,面向地方农业教育需求。党支部充分发挥 “头雁引领” 的关键作用,以实际行动书写教育与农业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党支部依托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匠心搭建设施农业思政教育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设施智慧农业科普讲座,播撒农业知识火种。同时,组织多类专题党日活动,创新党课形式,支部书记李建明别出心裁地将党课开到 “田间地头”,让支部成员在农业生产一线,深刻领悟思政教育的内涵与力量。

服务地方技术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区事业发展。党支部坚持把支部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培养、实践脱贫、科技扶贫三个方面。通过强力动员,最大限度把师生组织团结起来,引领带动师生积极深入乡村,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助力乡村全面发展工作中去。支部书记带头撰写《科技赋能,协同作战,攻克戈壁设施农业发展难题》获批教育部学位中心2023年主题案例;支部教师党员勇于担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带领学生党员致力于脱贫攻坚主战场,多层面为地方设施农业教育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科技赋能添动力 示范带动建成果

充分发挥支部成员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以党建活动为载体,以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特色主题活动,坚持科研成果推动智能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将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实践生产。

发挥智库优势,加强有组织科研。在设施创新团队第一党支部的带领下,设施农业生物与环境工程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效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48项目、星火计划,陕西省统筹计划等各类项目,参加完成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设施农业相关重大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等。目前获批专利2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攻坚克难打头阵,推进校地融合发展。支部书记带头创新研发的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基质袋式栽培技术、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陕西杨凌建大型大棚并推广配套栽培技术累计建设3000亩以上。支部成员深入延安老区,潜心科研,创新打造设施农业“3+2”体系——新型大跨度双拱双膜保温大棚、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碳基营养及病虫害全程生物防控,真正做到了农业智能化控制、生产高效优质。书记李建明带头扎根鄂尔多斯,团队针对此地灌溉用水中可溶性盐的含量太高而研发的盐碱水净化灌溉技术使“苦水”化为“甘霖”,通过校地、校企联手让盐碱地种出好蔬菜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实践育人创品牌 服务社会显担当

以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项目,构建农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支部以《基于农科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为题获批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1项,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农林人才目标,以专业教育为立足点,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搭建劳动文化网络平台,打造劳动实践特色活动,探索构建农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获批校级思政精品项目3项。

以西北地区非耕地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服务队、设施 “小蜜蜂”志愿服务队,搭建支部特色品牌鲜明的实践育人新途径。在党支部书记指导下,支部十余名研究生赴新疆疏附县、内蒙古临河区、宁夏灵武市、陕西省榆阳区、甘肃武威市等5个省份30个县域,通过线上摸排、线下走访,在中青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平台发布稿件38篇,其中省级以上媒体18篇;完成调研报告6篇;提交新疆戈壁设施农业资政报告1篇。同时,在延安、鄂尔多斯等实地驻扎帮扶,设计并不断完善出一套适宜于延安设施农业发展的总方案,成果多次被各媒体报道,并获得2022年全国农科研究生乡村振兴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拼多多杯科技小院比赛全国赛区三等奖等荣誉。

以多方面社会服务联结带动,彰显团队切实担当的实践育人新成效。党支部号召党员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发挥实践育人成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教师党员带领学生党员多层面为社会设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在延安、鄂尔多斯、杨凌等试验站,累计培训技术员5650人次、菜农2.7万人次。支部团队在陕西、宁夏等10个省市累计推广设施农业3+2技术、设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设施园艺技术506.5万亩,实现总产值210.03亿元。同时,支部学生党员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传承并发扬支部的专业服务精神,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献社会,多名研究生毕业后志愿到基层艰苦地区工作,支部王忠红同学获得西藏自治区五四青年奖。

设施创新团队第一党支部将继续凝聚支部师生思想行动与“强国”融合、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融合、技术服务与产业振兴融合,实现党建联建思想赋能,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赋能地方设施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设施农业人才,引领广大师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ODQ5MTg0OQ==&mid=2247638480&idx=1&sn=fdafbebf12f98906dd2f40b4bd855e91&chksm=fac287d71a3fa3113bc4b56f1eae5ddb93fd718741e687ae4f500d5e8b0aca1c8ee4f6cd06ec&mpshare=1&scene=23&srcid=0126SMPRS2PrFBVzlRzq4hyP&sharer_shareinfo=8098bb48ffea888a0ab4216017f792ce&sharer_shareinfo_first=b12008559ae47972f54768008e5655af#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