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陕西代表团开放日活动纪实

(陕西日报 2024-03-07)

开放中显底蕴与自信,交流中看愿景与担当。

3月6日上午,陕西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在人民会堂陕西厅举行。当天,共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新社、中阿卫视等50多家中外媒体的70多名记者参加。

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举行记者见面会。赵一德、赵刚、王晓、吴普特、严汉平、徐立平、钟宝申、赵季平、方兰等9位在陕全国人代表,接受了现场媒体记者们的集中采访。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作了陕西省情和发展情况的介绍。中外记者围绕各自注的问题向代表们踊跃提问。代表们精神抖擞,答问流畅自如,现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

新华社记者首先向赵一德代表提问: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陕西考察,提出了“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的要求,鼓励陕西要“在西地区发挥示范作用”。请问陕西在落实总书记重要要求上有什么打算?

赵一德回答说,去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陕西考察指导,我们深受鼓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结合开展主题教育,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一体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四个着力”等重要要求,深入开展高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赵一德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我们将发挥好科教优势,以深化“三项改革”试点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以秦创原等创新平台建设做优“四链”融合的创新态,协同推进政府主推的有组织创新、高校院所主导的原始创新、企业为主体的集成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未来产业培育,在发展新产力上奋勇争先。发挥好能源优势,坚持能源工业“稳控转”,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推进能源革命上奋勇争先。发挥好区位优势,立足向西开放的重要基地定位,深化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扎实做好开放道平台建设、横向经济技术协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工作,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奋勇争先。发挥好文化优势,坚持文物保护、文明传承、文化繁荣统筹推进,做深做实文化资源活化利用这篇文章,在建设文化强省上奋勇争先。同时,用心用情办好民实事,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措并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改善中地区空气量,让高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让现代化建设的成色更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向赵刚代表提问:我们注意到,新产力不仅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且还是2024年十工作任务首位。陕西能源资源丰富、创新实力雄厚、产业体系完整,将如何发挥这些优势打造具有陕西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产力?

赵刚说,培育和发展新产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深刻把握产力迭代升级的势、系调整演进的趋势,作出的重战略署,不仅指出了新发展阶段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核心支撑。

赵刚表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陕西充分发挥在资源、创新、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相继出台了一批系统性的政策举措,积极围绕产业链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全要素产率幅提升为核心,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重点产业链为突破,着力构建具有陕西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将充分发挥能源资源优势,着力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力发展可再能源,不断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不断培育壮新兴产业,突出创新引领、龙头带动、链群协同,实施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量发展行动,加快造新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拓展延伸新产力发展空间。加快布局未来产业,谋划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和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切实做好新产力的布局和储备。此外,陕西还将过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实融合,为新产力赋能加速。

中阿卫视记者注“一带一路”建设,她向吴普特代表提问:西北农林科技学在助力上合组织农业合作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吴普特说,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学成立了“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并在中亚建设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支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发起成立“上合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联盟”,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涉农高校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今年初,学校塔什干分校建设纳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访华框架成果;深入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成果,推动建设中国—中亚旱区农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吴普特说,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5周年,恰逢西北农林科技学建校90周年。我们将认真总结90年办学历程与经验,发扬扎根精神,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消除饥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人日报注“国工匠”,记者向徐立平代表提问:请结合您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对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提一些建议。

徐立平说,“中国制造”强盛的背后是因为拥有一支强的工匠队伍,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感到万分自豪。

徐立平表示,要培育出国工匠,必须力发展职业教育,过“学校+企业”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方式,实行校企协同育人,尤其要强化学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此同时,企业要为一线技能人员搭建更为广阔的实践和交流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炼技艺,在交流中促进技术与技能的发展。此外,要加强宣传引导,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持续提高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扩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延安作为革命老区,在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这两年的发展情况如何?延安苹果产业最新的发展情况如何?”这是人民日报记者向严汉平代表提出的两个问题。

严汉平说,延安市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巩固衔接工作的键举措,强化城镇带动、县域支撑、产业富民,高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严汉平表示,延安是世界苹果最佳优区。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用好省共同支持延安建设全国苹果高量发展先行区机遇,建成全国最苹果基地,苹果产业收入占农民经营净收入的6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9年整体脱贫时增长38.9%,小苹果已成为产业,红苹果变成了“金苹果”。

阿根廷华人头条记者向赵季平代表提问:今年央视春晚陕西西安分会场的《山河诗长安》,让我们领略到了陕西璀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您认为,陕西的文化文艺工作还有哪些优势?

赵季平说,春晚西安分会场赢得亿万观众的喜爱,原因就是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加持,让观众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这里不能不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在陕西。

赵季平表示,新时代陕西的音乐仍然在传统和红色的基础上发展着,在全国乃至世界产了新的影响力。陕西在美术、戏曲、文学等方面,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长安画派、文学陕军、陕西戏曲都举足轻重。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这些艺术门类都有重要支持,让陕西文艺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注新能源的经济日报记者向钟宝申代表提问:作为陕西的本土企业,隆基绿能发展迅速,您对近几年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钟宝申说,隆基绿能的发展是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缩影。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于推动民营经济高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民营经济高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尤其是2023年出台了力服务民营经济高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注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真正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钟宝申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力表彰民营企业家,肯定民营企业家的贡献,创造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这极地鼓舞了民营企业家发展的信心,激发了我们的创造热情。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我们信心百倍,心无旁骛投入到企业发展中来。

光明日报记者向方兰代表提问:作为研究黄河态保护和发展问题的专家,您对黄河流域陕西段态保护和高量发展有什么感受?

方兰说,黄河流域态保护和高量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国家战略。作为一名研究黄河流域的学者,我能感受到整个陕西的黄河流域态保护和高量发展工作是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在法制的框架下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体现了我们在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的中国式现代化迈进。

方兰表示,2023年陕西水环境量不断改善,创近20年来历史最好水平。事实证明,陕西不论是在规划与管控、态保护与修复,还是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污染防治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好成绩。

一问一答,彰显陕西自信与开放;字字句句,都是对陕西的切与期待。

会后,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孙录说:“期待过我们媒体的全方位推介,让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走向非洲、投资非洲,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澳门新闻讯社记者李望表示,“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愿意发挥澳门主流媒体作用,推动陕西与澳门开展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3/07/content_860838.html

QQ图片20240307082330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