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中国林业网》人之德 树之魂

人之德 树之魂

——读《秋园居树木闲吟》感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周云庵教授于七旬之岁推出《秋园居树林闲吟》,写树寓情,不拘一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好评。

  一曰“独创性”。作品精选了三百多种树木,每种树木以八句七言诗涵盖,独立成篇。每首诗翔实的注释中,历史考证和传说故事,树木的科属、拉丁名、原产地、分布地区、形态特征、功能价值等解释得清楚明白,且配有清丽传神的插图,图文并茂,浑然一体。全书共有诗308首,加注释约16万字,插图119幅。树种的慎择遴选、诗句的推敲斟酌、内容的缜密思考、情景的精致安排,都力求完美。像这样集森林文化、生态文化、景观文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咏树”著作,非常少见。拜读作品,令人感叹于作者高深的学养、独特的视角与灵感。

  二曰科普性。“吟作”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这是在已往的吟树作品中很少见到的。其中树木的生态价值,证明“人与花草树木相依为命,相得益彰”这一科学道理,诠释“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厂”,佐证“林木对环境保护的价值作用等,共引用了几十个翔实的数据,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可信度。写红豆树,以诗总括,以文详释,依次解说了红豆杉的属、品种、品质、分布、树形、树冠、叶色、命名缘由、种子的色泽及用途、药用原理、木材质地的特性。特别是提到了种子自然更新的困难,说明了红豆杉被列为国家保护树种的原因,写红豆杉、香樟、猕猴桃、翅果油树等,突出了其抗癌功用,从而昭示了此类树木的科研开发与利用的广阔前景。

  三曰实用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吟作”受篇幅限制,虽称不上“园林的百科全书”,但足可作为人们认识和了解树木的一部典籍,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趣味性、文学化了的“知识宝库”。在这部“宝库”中,我们的视角先为栩栩如生的彩图所吸引,看到的是一株株生动鲜活的树木全貌。既而吟诗,细细品味树的特色、特形、特质与功能。又由表及里,去感受人格化了的“树之精神”。“吟作”的许多诗句闪耀着人文之光,借以昭示着人们走向光明。譬如《菩提树》:“心如明镜不染尘,豁然开悟慈悲心。枝叶扶疏须垂地,树冠荫浓筑空门。观赏难见花真面,生来与佛渊源深。一棵菩提全身宝,奉若神圣济世人。”诵读诗句,情景交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分明是一尊“光亮如镜、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形神兼备”的大佛,进而将人的心灵带到了一个“无欲无我,利益众生”的全新境界,使灵魂得以净化,人格得以提升,素质得以提高。

  《秋园居树木闲吟》已被列入《201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秋季教材目录》,是一部全国农林院校的学生丰富森林文化、提高文学素养的参考书,同时也受到了广大社会读者的青睐。作为宣传生态文化、普及树木知识的一本好书,它的价值绝不仅限于人们对树木的了解和认知,重要的是通过对它的阅读,受到树情、树德、树功的感染,增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自然万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树木对人类的无私奉献莫过于此,周教授作品的价值也正在于此。也许,这就是“人之德,树之魂”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