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第七版 2024-6-21)
盐碱地曾经是不毛之地。如今,这看似贫瘠的土地,竟也长出了金灿灿的油菜并获得丰收。
这,得益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黄镇带领的油菜种质资源创新与遗传育种团队的努力。多年来,他们锚定国家需求,专心钻研,破解了盐碱地高产油菜的关键技术难题。
2023年秋,黄镇团队在蒲城县的盐碱地上建了20亩的油菜耐盐碱示范点,种植了120多个杂交组合,进行200多份种质资源和6个品种的大面积示范。
6月,油菜已基本收获完毕。“今年情况很好。我们从蒲城县荆姚镇常家村油菜盐碱试验基地的测试数据中发现,团队选育的‘陕油1513’表现非常突出。在低盐浓度条件下,‘陕油1513’亩产达250公斤以上;在中高盐浓度下,‘陕油1513’亩产达150公斤以上。经济收益可达到每亩1000元至1700元。”6月11日,黄镇说。
另外,常家村的油菜盐碱试验基地种植油菜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盐浓度明显下降。这表明,油菜在改良盐碱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据了解,除了在陕西省表现出色外,在江苏盐城耐盐碱示范点,当pH值为7.1、土壤中以氯化钠为主的水溶性盐浓度达到5克/公斤时,“陕油1513”的长势也明显优于一般品种。
“2023年冬季,在新疆奇台县盐碱地示范基地,‘陕油1513’在pH值为8.4、水溶性盐浓度为20克/公斤的环境下依然表现出很强的耐盐碱性。值得一提的是,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条件下,‘陕油1513’也能安全越冬。这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抗寒性。”黄镇说。
黄镇介绍,今年春,共有200余个组合、4个品种在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镇油菜耐盐碱示范点进行种植示范。宁夏盐池县惠安堡镇油菜耐盐碱示范点的水溶性盐浓度为18克/公斤左右,pH值达8.5。种植在这里的“陕油1513”出苗率达80%以上,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性。
油菜作为我国种植的第一大油料作物,所产菜籽油占国产食用植物油的近50%,在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油料供给形势严峻,急需扩增油料的播种面积。
据了解,我国西北及沿海地区存在大量盐碱地,国内现有可供改良利用的盐碱地有1亿多亩。合理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开展油菜种植,是扩大我国食用油供给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在盐碱地上种植油菜并非易事。因为,高盐高碱的环境是植物生长的巨大挑战。
2009年起,黄镇团队开始研究在盐碱地种植耐盐性油菜品种,以期改良盐碱地,扩大油菜种植区域。
由于油菜强耐盐碱的种质资源和品种较少,使得油菜耐盐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难。黄镇知难而进,与16名团队成员围绕油菜种质创新、关键基因挖掘、优异油菜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高产栽培技术等多个方面,持续展开深入研究。
经过多年努力,黄镇团队获批多个国家级项目,选育出20多个油菜新品种。其中,强耐盐的油菜新品种有7个,如“陕油1513”“西油7号”“陕油55”“陕油100”等。这些品种在我国多个生态区均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特别是在耐盐碱性与抗寒性方面表现突出。
原文链接:https://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406/21/content_87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