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日报》小土豆做出大文章

《陕西日报》2012-02-03


 小土豆做出大文章
 ——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单卫星


  从杨凌跨出国门的单卫星,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了10年,并且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凡成绩。2006年,他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了作物卵菌病害研究平台。
   
  回国后,依托学校生物技术大平台,单卫星的科研迅速上了轨道。因为有着先期在国外研究的雄厚基础和经验,单卫星在病原卵菌疫霉菌的群体遗传、致病机制以及疫霉菌—植物互作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方面,相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基金、科技部以及农业部科研基金的资助。特别是在入选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马铃薯)岗位科学家以来,获得稳定的研究支持,研究目标更为明确,专攻马铃薯晚疫病防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94%的马铃薯主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因此,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对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单卫星立足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出差和授课之余,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实验室里。实验室对单卫星来说,就是第二个家,一堆子瓶瓶罐罐让他满怀兴趣,干劲十足。
   
  在科研工作上的执著,在实验室里的坚守,也深深地影响了实验室里的研究生们,使他们的科研训练站在了高起点上。在学生们看来,单卫星的特别之处,不仅体现在高水准的学术素养,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的高度责任心和对未来的规划。跟随单卫星攻读学位的每一名研究生,都会获得老师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和具体、独立的研究课题。每周一晚上,单卫星都会在自己的实验室里准时举行实验进展汇报活动。由研究生轮流主讲、提问、讨论,在这个质疑答辩碰撞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方向性指点,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方案。在课程讲授方面,他从课堂、大作业、试卷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严格考核,试卷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大作业的完成涉及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研究方案制定以及书面和口头报告等环节,三个研究生一组共同完成一个题目,他抽出专门的时间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约谈。此外,无论是研究生学习,还是本科生毕业实习,单卫星都严格考核,严把质量关。从他实验室走出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学业上都有较好的收获,几乎每年都有人申请到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病原卵菌和真菌致病机理研究上,单卫星课题组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联合研究发现,病原真菌和卵菌的毒性蛋白自身携带有跨膜转运信号序列,而且毒性蛋白均通过与寄主细胞膜外的3-磷酸磷脂酰肌醇分子结合进入寄主细胞。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在病原卵菌和真菌致病关键的毒性蛋白转运机理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研究结果2010年7月发表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Cell》杂志上,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一篇在该杂志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是合校以来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
   
  几年来,单卫星埋头实验室,针对重要作物马铃薯的重大病害问题,致力于作物卵菌病害的防控研究,从小小的土豆里做出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文章,在较短的时间里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作物卵菌病害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沿水平。他建立的卵菌模式病害体系,为遗传解析病原卵菌毒性蛋白的转运和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模式,推动了寄生疫霉菌成为卵菌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的一个模式种,国内外多个实验室都向他索取研究材料和方法。
   
  科研的求真,高水平论文的产出,让单卫星也收获了诸多荣誉,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并获得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一系列荣誉成为单卫星的更大动力,“我回到母校工作,我的根在这儿。我将尽我所能推动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带领培养出一批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才,产出一批高水平的学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