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2009年11月17日 B2版
11月1日,以“农村发展: 科技·金融·政策”为主题的2009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奥地利、美国、英国、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蒙古、塞尔维亚15个国家的71名专家,以及国内20所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近百位专家参加了论坛。
在论坛上,代表们紧密围绕农业科技推广、资源利用,农村发展政策、农村金融市场,农村综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内容,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深入研讨了如何通过科技、金融和政策层面的创新,推动农村进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展示了当前农村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是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的第3次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作为中国杨凌农高会的重要一翼,该论坛已逐步成为一个高水平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品牌。
杨凌需要开展国际对话
陕西杨凌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从1994年起,科技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国家17个部委及陕西省人民政府,每年共同在杨凌定期举办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2005年11月,第十二届农高会期间,由陕西省政府、农业部、国家外专局和日本大分县国际交流推进协会共同主办,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承办的“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专题论坛在杨凌举行。这次论坛开启了学校举办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的先河。
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际合作交流步伐继续大踏步前进,学校对外合作交流层面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教领域的国际对话,学校于2006年11月7日筹办了“第二届中加农业大学校院长论坛”, 与会人员就中外大学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及人员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作为重要成果,中加联合建立“中加旱区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合作意向书正式签署。本次论坛,在国内首次搭建起了中加农业高校交流的平台。
为推动世界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着眼打造一个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经过积极而有效的筹划,2007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于2007年11月5日至6日成功举办。
2007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外国专家局、澳大利亚贸易委员会和澳大利亚科工组织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及陕西省外专局、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承办。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等7个国家的13所大学科研机构的34名外国专家和国内20所大学科研机构的8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发表《杨凌宣言》。从此,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作为国际农业科技和教育领域开展学术交流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正式搭建起来。
推动论坛可持续发展
2007年论坛的成功举办,有效应答了中外农业科教领域对开展国际交流的需求,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按照《杨凌宣言》所达成的共识,论坛的参与面要持续扩大,交流对话要更加深入。2008年11月5日至7日,2008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如期召开,其交流不仅深入,合作更趋务实,取得的成果也更为实际。
来自以色列、英国、加拿大等国的45名国外专家学者,以及中科院、浙江大学、中国农大等20余所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循环农业:科学·技术·政策”这一主题,奉献了53场学术报告,就维护粮食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工生态环境修复、畜禽安全养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交换了最新学术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对解决世界农业问题、推动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论坛期间,由中英两国政府和农业科学家共同创建的“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秘书处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牌成立,成为协调中英农业全面合作交流,促进中英两国农业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世界著名农业研究组织——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在植物科学,动物科学,土壤、水和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以及农业工程等研究领域进行合作。中英协作网秘书处的成立,与以色列科研机构的签约,为双方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搭建了重要平台,促进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同国外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长远合作与交流。
与前两届“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相比,2009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参会代表人数比2007年翻了一番,学术水平更高,涉及专业领域更宽,依托论坛这个平台,许多专家学者达成了一系列实质性科研合作意向。奥地利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主席温克林娜教授表示,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影响让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各国只有互相合作,才能解决当前经济危机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希望通过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这一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借鉴,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