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4日 第8版
来自西部 服务西部
“虽然我是重庆人,但我很希望去新疆发展;听去了的师兄师姐说,那边的发展空间很大,能够做一番事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文水资源专业学生小张说。4月10日上午,他带着自己的简历赶到该校北校区李秀厅,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该校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专心寻找自己心仪的职位。
此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统一组织兵团14个师,以及兵团直属科研机构、企业等用人单位,组成了共计36人的招聘团队,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带来了包括工业、农业、建筑、商贸流通等各专业在内的2200多个岗位。
“在人才需求方面,我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这次招聘,我们事先预期很高——这里会有更多的学生满足我们的需求。今天上午的情况也验证了我们这种预期,有意向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业的大学生很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邵永生说。
邵永生介绍,新疆各地、市、州,包括建设兵团的子弟,都有学生在该校学习,这些学生来自西北。也愿意回西北就业。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来自西北农林科大的学生也非常认可,他们不仅专业对口,生活习惯也能很快适应。更重要的是,他们很能吃苦耐劳,绝大部分都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沉下去,留得住,用得上”。
“响应国家的号召,引导我们的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建功立业,一直都是我们的责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亦仓说。
据刘亦仓介绍,在西部办学,培养和鼓励毕业生为西部服务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然的责任和优势,学校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西部就业,为西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农村建设全面结合
据刘亦仓介绍,在推动毕业生下基层、到农村就业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2008年12月,学校邀请江苏、四川、重庆、陕西和西安市5省市的组织部门负责人,在学校召开“放飞理想,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见面会”。在会上,各负责人为大学生详细介绍了各自在招聘大学生“村官”方面所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此外,该校还努力探索大学生自主创业新路子,建立了“以科技推广为依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实验场站为基点、以学生创业为目的”的学生创业模式,把9个校外科研试验示范站以及相关的实验场所作为学生实习创业的孵化基地,实现了教育与生产、专业学习与就业实习、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对接。
“现在我们已经有37位同学进入基地。”刘亦仓说,“学生创业结合专业优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结合服务‘三农’、结合农民增收,做到与农村建设的全面对接。”
目前,该校在全国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122个,今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19个,为2009届本科、硕士毕业生提供40多个科研助理岗位,为毕业生搭建了良好的自主创业平台。
招聘会提供岗位1.3万个
“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刘亦仓说。为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通过召开就业工作动员会、举办“就业大学堂”系列讲座、开放“学生职业咨询工作室”、开展“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服务、“职业生涯规划训练营”团体辅导系列活动,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系统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
学校把收集就业信息、联系用人单位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加强与地方人事部门和人才中心、人才网站的联系合作,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服务,特别是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专业毕业生收集岗位需求信息。
学校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网络招聘。不断加强就业在线网与大型人才网站及有关地区人才服务网站的链接与实质性合作,推进实现毕业生的网上择业,为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进行远程面试提供条件。
此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组织开展一系列校园招聘活动,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走访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建立以专业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市场网络。学校每年选择1~2个省(市)举办毕业生推介和就业市场建设活动,并建立起长期的交流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大型招聘会办好,小型招聘会办多”的指导思想,经常性地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在2009年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25个省区市266家参会单位提供岗位需求4400多个,另有60多家未参会单位提供岗位需求信息1600条。
“我们举办专场招聘会238场,各类招聘会共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3万多个。”刘亦仓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少数民族地区毕业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寻找自己心仪的岗位。袁建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