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2008年11月08日
08年8月份,教育部作出决定,要组织各个高校来参加今年的农高会,决定后各个高校都踊跃报名参加,教育部考虑到这次农高会的主体,最后确定包括西北农大和中国农大在内的20家高校来参加今年的农高会,在这次农高会上各个高校都带来了适合于在农高会上给大家做宣传的农业项目或者是农村经济方面的项目,一共有260多项。
主持人:各位华商网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会客华商,聚焦杨凌农高会特别直播节目,在今天的演播室特别我们请到了来自教育部展团的两位负责人,一位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吴锋副处长。
吴锋:各位华商网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还有远道而来的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处的李红军博士。
李红军:各位网友,大家中午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吴处长是一直在杨凌待着,李博士是才来杨凌是吧?
李红军:对,我是第一次来杨凌。
主持人:对杨凌有什么感觉?
李红军:刚到的时候觉得天气不是想象当中那么冷,第一天去水上运动中心觉得人怎么那么少,觉得就是人很少,第二天参展才发现这块的农民和政府对这次会议支持力度很高,人太多了,无法想象。
主持人:吴处长有没有感觉到这两天人特别多?
吴锋:我们杨凌是22平方公里的市区,杨凌的常住人口不到10万人,每年的农高会期间来到杨凌的人可以说超过了百万,尤其今年,今年农高会在去年的基础上档次更高了,规模也更大了,参展的各个团体,包括外国的参展嘉宾来得更多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对杨凌的关注更高了,对农高会的期望更高了,所以今年来参加农高会的人比往年人更多了,更热情了。
主持人:能想象你对这点一定深有体会?
吴锋:我亲身体会的。
主持人:教育部展团来到杨凌农高会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吴锋:今年第15届农高会,教育部一直很重视这个事情,在8月份的时候,教育部就作出决定,今年要组织各个高校来参加今年的农高会,作出这个决定之后各个高校非常踊跃报名参加,但是教育部考虑到这次农高会的主体,最后确定包括西北农大和中国农大在内的20家高校来参加今年的农高会,这次农高会上各个高校都带来了适合于在农高会上给大家做宣传的农业项目或者是农村经济方面的项目,带来了260多项。
主持人:当时听说教育部长来到农高会我特别好奇,教育和农业接合不是很紧密,是不是这些高校都是涉农的高校呢?
吴锋:是这样的,教育部在所属的各个高等院校,我们有三个任务,一个任务就是教育培养人才。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科学研究,当然里面很重要的一个份额就是农业的科学研究,或者说跟农业相关的,为农村经济发展做一些科学研究。第三个更重要的功能就是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功能,所以说作为教育部的各个高校来参加农高会,第一是对教育部各个高校的功能的进一步展现,另外一个也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各个高校的成果,更好的把各个高校的已有的新技术还有人才等等方面能向社会各界宣传、传输,为的是可以使高校的技术尽快的进入需要这些科技成果的千家万户群众手里,同时到需要项目科技成果的企业手里。
主持人:教育部的展团大概来了多少个高校呢?
吴锋:今年来了包括我们在内,包括中国农大和华中科大在内的20所高校。
主持人:这次来的高校还是比较多的?
吴锋:对。
主持人:我在这里问一下,来自中国农大的李博士,你是千里迢迢来到杨凌,这次咱们学校主要是推广什么项目呢?
李红军:我代表我们学校科技处给农高会带来了大概100项科技项目,我们主要的项目包括养殖、种植、深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农业装备,还有其它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比如说转基因这块的技术,我们也带来了宣传资料,然后还有其他的,我们比较新的技术里有高校精准试药技术,还有深加工这块的葡萄酒,而且这次我也带来了两瓶葡萄酒。
主持人:就是学校带来的不仅有高精尖的技术,还有葡萄酒,从高到低都涉及到了。
李红军:对,我们这次主要是要面向农村和农民给他们带来实惠,所以我们带来了农村比较常用的一些技术,我们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高精尖的技术,向企业进行推广。
主持人:这里有没有一些正在进行参展的项目,有没有企业看中我们的高精尖的技术?
李红军:现在还没有接收到他们的邀请商谈,但是其它的一些比较常用的技术,我们好多厂家向我们咨询,我们也给了他们答复,不能给答复的让他们给我们留言,留言很多,统计了一下可能有30多家企业给我们留下了联系方式,回去我们会主动联系他们。
主持人: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方面是一直跟农业界合作比较密切一点,那么我们这次带来的项目是以前已经有的还是没有的新项目?
吴锋:我给各位网友多说两句,我给网友介绍一下杨凌,杨凌是1997年国务院在这里设立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就是说从1997年开始,作为杨凌是中国农业发源的硅谷,国务院为了在农业方面做得更好一点,所以在杨凌建立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么多年来杨凌示范区受到了党和国家和兄弟省市的高度重视,今年刚刚结束的十七大不知道各位网友有没有关注,刚结束的十七大里面农业和农村问题里面专门提到国家在今后要重点建设好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个已经写进了十七大报告里面,通过国家的这个决定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更重视了,同时对杨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杨凌是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产业技术示范区,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对杨凌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在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99年由原来的七家科研单位和高校合并之后,也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么多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年17大之后我们学校自己也认为一个是地处杨凌,另外一个作为全国的农业高校之一,我们也责任有义务把我们的农业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等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今年在农高会上,我们收集整理我们学校已有的一些在农业领域推广的比较大,或者说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项目,还有今年一些新的项目,我们学校今年拿出了近100项到农高会展会上,当然在展馆里面重点推荐的有30、40项的新技术新成果,各位网友如果有机会到杨凌来到我们的展馆来,希望到我们的教育部展团和各高校的展团来,同时希望到我们西北农大的展台来参观,今年所有的这些项目主要是围绕着能给参会的企业、农民能带来一些具有可以操作的,或者说可以转化的,很快能进入千家万户的项目到会场来,当然作为高校来说,我们从纵深上有一些高精尖的研究项目,也有一些属于追踪国际领先水平的探索性项目,但是我们关注的更多的,尤其在这个会上我们考虑更多的是能给群众能给参会的农民,能给企业带来经经济效益的能直接转化的项目到会上来。#p#分页标题#e#
主持人:我们可转化的项目是作为重点来推广的,你可以在这里给我们举几个重点项目的例子吗?
吴锋:可以,作为个高校在这个方面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产品,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我们从1934年建校以来长期在小麦育种、玉米育种、旱区农业研究、农业病虫害研究、葡萄酒研发,以及农畜产品的开发和畜牧育种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这次会上就带来了优良的小麦品种,我们的小麦品种现在在黄淮地区推广的量比较大,另外推广的面积比较多的比如说我们的小偃22号,西农99,这两样小麦品种已经在黄淮地区受到了广大小麦种植户的欢迎,我们的小偃22号这两年一直是黄淮地区的主推品种。另外在玉米这块,我们玉米品种比如说有8806,2001这些品种,去年我们的玉米种植在陕北的榆林地区是拿到了去年的单产冠军,1200公斤的单产冠军。今年在定边县又拿到了单产冠军,单产是1300多公斤。另外葡萄酒方面,我们学校现在有全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
主持人:就是专门研究葡萄酒的学院?
吴锋:对,这个学院里面有以李华博士为带头人的一个团队,长期在葡萄品种的育种、葡萄酒的研发以及葡萄种植产业化开发和种植的扩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在宁夏、云南、东北、上海都有我们自己的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的研发基地,这方面也是这两年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当然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另外在旱区农业研究方面,我们学校从50年代以前从合并之前的研究所一直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两年也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当然很多成果获得了国家的大奖,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这块的工作,这两年在旱区农业研究方面我们以节水灌溉为突破口,以优化、节水型的栽培种植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又在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在旱区农业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今年在陕北米脂的孟叉乡我们有一个红枣的推广,主要是示范的节水技术,他们那里都是山坡,就是在山坡上通过节水技术,还有积雨技术的综合配套,最合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基本上现在实现了三个突破。一个就是用水量由原来的每年140多方变到了现在的26方。另外一个农民的收入由原来的每亩500多元达到了5000元。
主持人:刚才你说在米脂、榆林有这么多的合作,当地的农民朋友他们能明白这些高科技的技术含量吗?
吴锋:高科技的含量在农民心目中已经深入人心了。
主持人:我们是怎么样来推广的?
吴锋:在农业推广方面的工作,作为我们学校来说我们是一直很重视的,在99年学校合并后,为了实现进一步扩大学校在农业推广方面的工作,我们在原来科技处的基础上成立科技推广处,就是说科技处现在主要负责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纵深研究,科技推广处主要负责农业科技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示范,因为我们学校的定位就是产学研为突破的,在这方面要为社会做服务做贡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探索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这个模式实际上是在咱们国家目前的科技推广体系里面的一种新的模式,可以说这个模式有力的弥补了现有的推广模式里面的不足,这个推广模式也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大力支持,目前我们在这个推广模式底下我们建立了8个示范基地,因为这个推广模式主线就是高校,下来是科研推广实验示范基地,下来是各地市的农技推广部门,它有农技公司,下来最底层就是我们的农民群众和需要农业技术的这些人员,实际这是一条链,一层一层下来,然后是高校实验示范站,基层农技部门和农民是一条链,这是我们主体的推广模式。另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有两翼,一方面咨询培训,我们专门有大量的人员搞各种各样的培训,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通过现在的技术网络,搜集来自各方面的需求信息,然后通过技术网络然后向外辐射我们的农技技术,然后刚才说到实验示范站,这个示范站是目前来说我们推广模式的主体,我们大量的科技人员和技术都在这个示范站里面集中着,比如说白水的苹果示范站,阎良的甜瓜示范站。
主持人:在这些示范站里面有专家学者直接和农民谈话?
吴锋:对,现在这个示范站一方面有专家在里面,比如是苹果领域的,苹果的种植不光需要苹果专家,还需要防病专家,还需要土壤专家,每个实验站都有一帮专家,这个团队就是每年在农忙季节和种植季节都在示范站里面,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开展示范工作,包括优良品种的推广,这两年农民对这个是很感兴趣的,去年我到甜瓜实验站里面去了,我去的时候院子里停满了农民开来的车,他们到这里来拿苗子了,那年下大雪周边农民的苗子都冻死了,我们的苗子有专家指导没有收到影响。另外一个附近的农民都知道我们的这个技术实实在在能给他们带来收获和经济效益,所以农民现在很依赖我们,好多的技术和品种都要到我们这来拿,所以我们这个实验站尤其在农忙季节是非常忙,可以说车水马龙。另外核桃种植方面,核桃嫁接一直是个难题,同行里面认为间接的成活率不到10%,但是我们达到了90%,就这一项给陕南的核桃基地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去年核桃实验站所在的县给我们送来了锦旗和轿车。总的来说实验占的的要求和我们的期望基本上达到了这个模式可以让政府满意,让政府领导放心。第二让我们这些科技人员能够更好的把这个成果推广起来,因为我们的技术直接就到农户家里,可以更好更快的让技术到农民手里,另外咱们的农民非常乐意有这样的模式,地方政府也非常满意,所以说我们这个模式基本上可以做到三满意,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后面还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好,让咱们更多的群众和地区能受到农业科技的利益,当然我想中国农大在这块也做了大量工作,仅仅是方法不一样。
主持人:农大方面,前面聊的时候也说到了跟很多省市有合作。
李红军:我们现在学校跟全国8个省签订了合作协议,包括新疆、内蒙古、宁夏能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辐射点在全国每个省都有。
主持人:中国农大是面向全国的合作,咱们西北农大是仅仅是面向陕西是吗?
吴锋:不是,我们是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当然重点在西北地区,因为我们做的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西北的一些资源在做。#p#分页标题#e#
主持人:我们科技推广的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农民朋友都非常依赖我们的高校。这两天来展会参观我们教育展团的群众多不多?
吴锋:可以说我们所有高校的展位是后面的人到不了前面去,前面的人出不去,可以说人山人海,太拥挤了,如果网友有机会到展位上来可以亲自体验一下杨凌农高会的盛况。
吴刚:李博士对这两天的农高会有什么感想呢?
李红军:我跟他的体会是一样的,昨天我们学校派了两个人来,我感觉应该差不多,但是昨天我们两个人一直没有休息,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在说,我们发资料没有想到那么多农民来参加农高呼,发完之后发现很快就要没有了,我们就赶紧拦了一下,因为今天还要发,我们带的资料和实物都给农民拿走了,虽然很累,但是我们觉得很值。
主持人:我们的农民朋友也是通过这个展会和高校建立了进一步的联系。
李红军:对,确实是。
主持人:这个展会上除了我们对大众的推广,你们自己有没有在这个展馆里面转一下呢?
吴锋:没有顾得上。
李红军:我打算明天去转,本来打算今天转,但是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所以没有时间转。
主持人:感觉非常有价值,自己感觉非常好,我们这次访谈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各位网友继续关注,也非常感谢两位来到我们的嘉宾访谈室。
吴锋:也谢谢各位网友,欢迎各位网友到杨凌来,杨凌是一片热土,西北农大也随时欢迎各位有识之士过来。
李红军:欢迎各位网友到中国农大来,到北京去参观,我们在全国每个省都有辐射点,也可以到全国各个省我们学校的辐射点去参观。
主持人:谢谢大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