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08年7月4日
没到过杨凌前,对其一无所知,包括她的名字。
当初获悉奥运火炬在杨凌设站时,心中还着实画了个问号。及至到了杨凌,才感到自己的确是孤陋寡闻,从古至今杨凌就不是“无名小卒”。
杨凌西距西安82公里,汽车刚驶入杨凌,高18米的后稷塑像就映入眼帘,告知世人杨凌的渊源。这里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据《史记·周本记》记载,早在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司——后稷,就在杨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杨凌境内现有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泰陵,这也是其地名的出处所在。
而如今,杨凌成为一座知名的农科新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早在1999年就完成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如今,8万杨凌城区人中,聚集着70多个学科的5000多名科教人才,在校学生3.5万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新增17个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室、研究基地,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产学研的亲密接触助推着杨凌的经济,已初步形成以生物制品、绿色食品、环保农业、农牧良种为主的产业格局。去年杨凌的生产总值高达25.8亿元,比1997年的3.09亿元增长23.6%。
小小杨凌拥有数个“第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专题性农业博物馆群。其中,昆虫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国立昆虫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昆虫博物馆,收藏国内外各类昆虫标本120多万只;土壤博物馆是国内收藏土壤剖面最多的博物馆,收藏整段土壤标本、微型盒装标本和反映土壤发生演化过程的形态标本2000余种。坐落在杨凌的中国克隆动物基地有世界最大的胚胎克隆羊群体。每年11月初在杨凌举行的农高会,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农博盛会,技术与产品年交易额150亿元以上,年均参展参会群众120多万人次……
八百里秦川,杨凌作为农业制高点正在为人们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