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2008年6月18日 第8版
被誉为“白菜王”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柯桂兰在蔬菜王国里已辛勤耕耘了50个春秋。在白菜育种过程中,特别是在花期需要24小时不间断观察时,她往往几天几夜不休息,定时定点地认真观察。多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试验田和实验室成了她的家。
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柯桂兰在1992年终于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直接利用价值的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3411-7,攻克了中外科学家多年苦苦探索的一个重大世界难题,为我国和世界大白菜育种技术填补了空白。她研究的新品种大白菜具有优质、抗病和丰产的特点,利于扩大种植区域,增加农民收入。
尝到了这种大白菜甜头的陕西省杨陵区李台乡五星村农民王安红已经种植7年多。“这菜从育苗到上市只须4个多月,好管理,从把苗栽到地里到收获,几乎不喷一次农药,是真正的无公害蔬菜。”王安红去年种的秦杂大白菜一亩地平均年产4000~6000公斤,120多天时间他就赚了5000多元钱。在杨凌,像王安红一样种植大白菜的农民还有很多,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由西北农林科大研究员柯桂兰、赵利民主持的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秦杂大白菜新品种的繁育与生产示范”项目实施3年来,分别在甘肃省山丹、高台、临泽等县建立了秦杂大白菜杂交种子制种基地2088亩,生产杂交种子14.8万公斤,推广29.6万亩。目前,在陕西、甘肃、山西、湖北等12个省(区)建立区域试验、示范点72个,建立新品种中试转化展示区280亩、示范区6000亩,新增经济效益452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