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我校

《陕西日报》“工业强县”战略撑起山阳县域经济脊梁

 《陕西日报》 2008年4月2日



  近年来,山阳县大力突施“工业强县”战略,按照“做大放产开发,做强医药化工,巩固建筑建材,提高农产开发,加快水电资源开发”的发展思路,经过近8年的艰苦努力,着力培育工业支柱产业,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2005年是山阳县工业黄金发展期,工业增速创历史最好水平,居全市七县(区)第一,实现工业产值6.8亿元,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实现利税1.6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7年,全县工业完成工业总产11.4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67.65%,占到二产的50%。如今,山阳县工业经济呈现出了总量不断扩张,生产稳步增长、效益逐年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撑起山阳县域经济的脊梁。

  今年,山阳县委政府提出“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以矿产开发、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加工、水电开发为主的五大支柱工业,大力开展工业发展‘质量效益’活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开发,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同比增长18%。”

  抓关键促重点 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山阳县新一届县委政府认识到:山阳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根本在发展,重点在工业,关键在项目。因此,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必须紧抓项目这个关键,加快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工业这个重点,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一开始,全县上下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力破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迅速形成“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依靠项目聚集资金、带动发展、支撑突破;每一位山阳人都有项目意识,坚持外资、内资、民资一齐揽,上争、内聚、外引一齐抓,富县、富民一齐上,努力打造宽领域、全方位的项目建设新格局;各级各类部门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工业类、产业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重点,加强项目的调研、策划、论证,进一步储备充实项目库,吸引更多客商来山阳投资。同时,该县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实施陕南突破发展的良好机遇,坚持多渠道争投入、上项目,加大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发展硬环境。

  今年全县计划启动实施重点项目60个,完成投资近20亿元,以60个重点项目实施,提升山阳品位,营造工业发展好环境。城镇上,突出抓好县城“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交通上,除继续配合做好西武高速公路建设外,加快县乡村公路等级改造,新修通乡油路120公里、通村水泥路150公里,还抓好电力通讯、社会事业和工赈国债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打造中国“钒都”的雄心壮志,加快中村钒业小区和城关工业园区建设步伐,落实项目准入、融资支持、水费优惠、环境保障等配套服务,引进更多的企业向园区聚集。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完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监测,及时预警和调控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企业满负荷生产,实现达产达效。该县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南京六合、秦淮、西安灞桥等对口支援协作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外引内联,八方借力,引导和鼓励县内外资金更多投向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一流的法制环境,一流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服务环境,为工业经济领跑县域经济再给“加速度”。

  壮支柱强引擎 力促工业经济成为最大增长点

  工业是强县之基、财政之源,是突破发展的关键所在。山阳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不断扩大总量、激活存量、提高效益,在2007年的良好发展基础上,把今年作为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年”,继续按照“做大矿产开发、做强医药化工、巩固建筑建材、提高农产加工、加快水电开发”的基本思路,围绕培育“五大支柱工业”,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使工业成为全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山阳县以中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加快发展以矿产开发、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加工、水电开发为主的五大支柱工业,实施建设14个工业项目,投资3.4亿元,突出抓好县城工业园区、4个新建项目、3个扩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该县按照“抓大限小、扶优扶强、整合资源、推进重组”的思路,在矿产开发产业方面,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大钒业资源的整合力度,将全县现有的9家钒业企业尽快整合为5户企业集团,实行规模开发,联合攻关,深度加工,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钒业精深加工,突出抓好五洲公司20万吨硫酸,永恒公司千吨氮化钒,杰出钒业公司、秦鼎公司钒金开发等重点工业企业项目建设,把以钒业为主的矿产业培育成为山阳的支柱工业。在医药化工产业上,着力加大新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突出抓好必康公司3亿粒五脂软胶囊、金川封幸公司100吨皂素、龙山公司1200吨中药饮片生产项目建设,加快中药下游产品开发,提高中药产业附加值。建筑建材产业,巩固提高秦阳建材公司生产能力,提高建筑建材企业发展水平。农产加工产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围绕核桃、板栗、茶叶、九眼莲等特色农产品开发,以智源公司、鑫龙公司、家金商贸公司、县茶叶公司为龙头,着力整合资源,统一品牌包装,提高开发水平,打响山阳绿色无公害产品品牌。水电开发方面,以齐盛镁业公司水电镁一体化开发和猛柱山水电站建设为重点,两座水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同时引导企业采用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和信息网络的作用,扩大产品销售,保障生产供给,实现产销两旺,使支柱工业成为山阳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抓节能促减排 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山阳县在改革开放30周年,大力唱响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主旋律,以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为契机,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工业经济结构、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山阳县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涵养地,必须将节能减排作为工业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抓紧抓好。该县加强与发展计划局、环保局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的协调配合,指导企业继续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污染防治、节能排减工作措施,不断改进工艺,千方百计提高净出率和产品回收率;监管企业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力争污水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努力实现“零排放”目标,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围绕“质量效益年”活动,坚持以抓管理为手段,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现场管理的要求,着重抓好企业的现场管理,彻底堵绝跑、冒、滴、漏现象,实现节能降耗,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严格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检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强环境检察执法,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着力抓好矿产企业、化工企业、建材企业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综合治理,大力推广应用提钒氨氮处理和皂素清洁生产等先进工艺技术,使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790吨和2110吨以内,确保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00天以上,城区噪音达到功能区区划标准,确保金钱河、银花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确保工业企业永续生存发展的同时人们也享受到“天蓝草碧水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