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2008年2月14日第4版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太太,每天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早出晚归,奔波于实验室和试验田里。别人问她这样忙活是为了啥?她说:“我才70岁,我还能干得动,我要把我的余生继续奉献给我所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就是“白菜女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柯桂兰。
在大田里,在温室大棚里,在实验室里,总是能看见她忙碌而不知疲惫的身影。在白菜育种过程中,特别是在花期时需要24小时不间断观察,往往几天几夜不能休息,定时定点更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多年来,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试验田和实验室成了她真正的家。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柯桂兰在1992年终于成功地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直接利用价值的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攻克了中外科学家多年苦苦探索的一个重大世界难题,为我国和世界大白菜育种技术填补了一项空白。
如今,柯桂兰培育的秦白系列大白菜累计推广面积16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37亿元,成为国内市场上响当当的名牌,为丰富我国人民的菜篮子作出了卓越贡献。
当国家发明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陕西省劳模”、“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和奖励随着柯桂兰在研究领域的杰出建树而纷至沓来让人称羡的时候,柯桂兰常常淡淡地一笑:“荣誉和名利只是努力的结果,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这些荣誉既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肯定与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与鼓舞,让我感觉更加有责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工作岗位上走下来的柯桂兰,并没有赋闲在家。她一方面应邀活跃在各种讲座中,一方面致力于她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青丝成白鬓,勤耕不知辍。尽管这位年届7旬的蔬菜育种专家已在蔬菜王国里辛勤耕耘了50个春秋,可她对白菜育种研究的热情不减当年,因为她的心中还有一个愿望:要在有生之年,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十字花科主要蔬菜作物上全面应用。
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侯祥麟院士93岁高龄却依然忘我工作的事迹后,柯桂兰更是坚定了自己继续在科学事业上奋斗的信心和决心。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每天早出晚归,信心满怀地继续奔波于试验室和试验田里的柯桂兰,成了人们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