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培训村官———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郑梦熊 董顺利 | 发布日期:2008-02-12 | 阅读次数:

《农民日报》 2008年2月11日


培训村官———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发挥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领头羊”作用。因此,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新农村建设基本方针政策的全面培训,迅速提高他们的素质,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2006年下半年决定,由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省财政出资,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下简称村官)培训班,截至2007年底共举办了18期,培训村官1929人,取得了明显效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村官们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啥是新农村,现在建设的新农村与过去有什么不同?怎样建设新农村,中央都有啥政策?主导与主体有什么区别,建设新农村靠农民还是靠国家?新农村建设需要干的事情太多了,从哪儿起步?等等。这些问题,过去不仅群众不清楚,农村干部也是一头雾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官培训班。由于培训前准备充分,经过调查准确掌握了村官的需求,做到了有的放矢,深受村官欢迎和好评。

  ———来时还想可能坐不住,但一听老师讲课,却感到学不够 千阳县冉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谈到自己的学习收获时说:“这次培训班,老师把新农村建设的热点、难点以及我们最关心的事情讲活了、讲透了!不但讲了我们想知道的政策,而且讲了我们需要的掌握的知识。”耀州区王家砭村党支部书记王科说:“我当村支书30多年了,参加的培训不少,这是最满意的一次。来时还想可能学习坐不住,但一听老师讲课,不是坐不住,而是学不够,听了还想听。”据统计,18期学员对培训的内容、组织安排和授课老师的满意率均达到99%以上。

  ———新农村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宜君县兴市村地处贫困山区,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新农村建设开始后,一些群众以为现在国家有的是钱,把建设新农村的希望全寄托在上面给钱给物上。该村主任孙振国参加培训回去后,反复给群众讲,新农村是等不出来的,只有大干苦干,并给村民介绍其他市县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做法,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群众集资30多万元,并投工投劳,在政府的支持下,拉直了村内道路,修建了文化广场,配备了体育设施,基本完成了旧村改造,使村上面貌焕然一新。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排除了宗族势力 南郑县鲁家营村是全省知名的凉皮专业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林参加培训后,知道实行村民自治,党支部仍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回村后,他勇敢地挑起了领导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建章立制,按制度办事,排除了宗族势力的干扰,终于动员群众通过投工投劳修直了村内道路。镇上领导说,这在其他村也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这个村却是一件破天荒的事。关键是刘建林接受培训后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政策,有了主心骨,有了思路,学会了怎样凝聚人心,从而使党支部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把培训村官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 村官培训工作从一开始就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袁纯清、杨永茂、赵正永、王寿森等领导同志分别做了重要批示,特别是袁纯清省长关于培训要“真正做到实际、实用”的重要批示,为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省财政厅积极支持,安排了经费。接到培训任务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光强、校长孙武学明确要求把村官培训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学校专门成立了由常务副校长任组长的村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人教育学院全力以赴抓,其他部门、学院大力配合。

  ———“村官论坛”是培训班的一大亮点 参加培训的村官中有不少是2005年村委会换届中才上来的新手,热情高,经验少。根据这一情况,培训班专门开设了“村官论坛”,请省内优秀村官上台演讲。先后邀请东岭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宝鸡市金台区东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全国劳动模范李黑记,礼泉县白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省人大代表、省劳模李朝鲜,未央区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省人大代表、省劳模白世锋,咸阳市高新区留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省人大代表、省劳模冯可义等七位成绩卓著、经验丰富的村官,进行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验和治村的窍门,并请专家现场点评,再由学员提问,现场答疑。

  从一年多来的实践来看,“训后服务”的主要作用就是“搭桥”,通过“搭桥”,沟通需求与供给,从而使潜在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配置,产生新的生产力和效益。还建立了上门回访制度,共组织了4次回访,行程3000多公里,回访了全省各地的90多名学员,了解学员回去后做出的成绩和面临的新问题。

  对于地处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陕西来说,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尤为突出。为了确保全省新农村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村官培训长效机。

  党中央设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在农村大地上描绘出什么样的效果,与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广大农民中的带头人———村官的素质高低必然是一种正向相关关系。村官培训是一项奠基工程,从18期培训的实践来看,路子是对的,效果是显著的,受到村官们欢迎。为此,建议在总结完善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村官培训长效机制。

  首先,制订全省村官培训计划,把村官培训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全省27540个村,共有55080名村官,应该根据新农村建设进程,分期分批安排,实施全员培训,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部培训一遍。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重点村的村官由省上培训,其余由市县分别培训。

  其次,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渠道不少,加起来投入的资金总量上千万元,但由于以条条安排为主,培训内容单一、不系统,还有重复,培训的质量和效益都不高。村官们反映,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的这种低层次培训。建议由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以省财政为杠杆,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对全省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步入正规化轨道。

 


编辑:     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