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西农往事】(66)永远难以忘怀的管弦乐队

在学校9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作为老校友,看到由张波、李小兵老师分别作词、谱曲的《九秩颂歌》精美的视频时,内心起若干思绪与共鸣。不禁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在远离城市的张家岗,在辛树炽校长领导下,在团委高水平团队的教诲下,丰富的文娱活动让师生生活多姿多彩,不仅陶冶了情操,更让学生受益终生。

为了活跃学校的文化气氛,调剂紧张的专业学习,团委先后组织成立了舞蹈队、话剧团、美工队、广播站等业余文艺组织,我记忆中活动最频繁的是管弦乐队。乐队由各科系学生音乐爱好者近50人组成,一组是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小号、圆号、长号、大号和大鼓、小鼓等打击乐器组成的管弦乐队;一组是由竹笛、板胡、京胡、二胡、中胡、三弦、扬琴、低胡、板鼓、堂鼓等组成的民族乐队,乐队还有一台19 世纪30年代出品的立式钢琴,甴两位女同学担任演奏。

作为音乐爱好者,歌声和乐曲始终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物”,入学后我即参加了管弦乐队,演奏大提琴。

管弦乐队当时最主要任务是为周末舞会伴奏,时间一般是晚上7点到10点,夏天稍微延后,地点是三号楼后面广场,师生在“原生态”的地面跳交谊舞,乐队在北边土台子伴奏。每当《蓝色多瑙河》《采茶舞曲》《致爱丽丝》等名曲旋律流淌出来的时候,同学们远离城市的孤独感也慢慢淡漠了。

欢快的圆舞曲(三拍节奏)是大家喜欢的节奏。然而当时人们熟悉的歌曲三拍节奏的不多。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我动手写了几首结构简单、旋律流畅的三拍节奏的圆舞曲。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练习,于是在舞会现场进行中,乐队成员按手抄曲谱即演奏,充分展示了学生乐队的水平。

1957年,东北鲁迅艺术学院作曲系毕业的陕西省歌舞剧院歌剧团指挥葛瑞民应邀担任学校乐团艺术指导,担任乐团团长和指挥的我负责接待。此后,每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上午,葛老师按时来校指导乐团排练。他选取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和贝多芬弦乐四重奏《致爱丽丝》两首世界名曲,按照乐谱先让我指挥排练,然后再选取有难点的乐段讲解主要问题,同时执棒大家示范。在老师近两学期严格要求下,大家不仅学到了专业的音乐理论,且有效提高了演奏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乐团演奏水平,团委给我们拨“巨款”5000元用于购置乐器,让二年级的我全权处理。其中两把德国制造小提琴是当时学生业余乐团中仅有的好琴。

此外,乐队还承担为合唱团、舞蹈队等伴奏以及为话剧团配乐等任务。每学期运动会或参加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时,管乐组就要穿上军乐队服装,吹奏运动员进行曲,为运动会助

文艺活动不仅学生积极参与,老师们也参与其中。至今记得畜牧系刘荫武老师、农化系薛澄泽老师和他们的京剧班演出的京剧片段《汾河湾》,植物学教授闻洪汉老师笛子独奏《苏武牧羊》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也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和同学的感情。

1957年,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中央乐团7位艺术家来西安公演“独唱独奏音乐会”。有幸欣赏了这场音乐会的我心中有了大胆的想法,这些艺术家既然是“巡演”,能否请他们到学校演出。在葛老师引见下,我见到钢琴家谢月明并询问了情况,得到可以安排的答复后,我随即回到学校向团委汇报了情况。在各个社团共同努力下,我们圆满完成了在张家岗接待中央乐团艺术家的任务,也让师生在家门口赏到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艺术家对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情的精神以及对观众的热情真诚,给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是学校管弦乐队的历练,让我这个业余指挥退休后始终没有“下岗”,当年风华正茂的学子,如今已是耄耋之年,在此仅以这篇小文表达对母校的祝福!祝愿母校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作者1960年毕业于西农土壤农化系,曾任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生态研究室主任。)

编辑:李晓春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