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提质量 育新人】(1)乡村振兴示范镇  学子成长大舞台

【开栏语】  今年是学校建校90周年,学校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年度工作主题。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强农兴农新型人才,特在新闻网开设【提质量 育新人】专栏,宣传共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好经验、好举措,改革创新新探索、新实践,助力学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标杆和“双一流”建设。

3月25日,在全国乡村振兴示范镇、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一场热烈的座谈会正在进行。12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治理与发展专项硕士研究生与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就即将开始的实践锻炼开展探讨交流。与会研究生表示,在未来一年的实践锻炼中将紧密联系实际,找准自身定位,早日进入角色,在深入基层群众和服务乡村振兴中锻炼成长。这批研究生已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助力河庄坪镇乡村振兴的第四批硕士研究生。

2021年以来,已有57名乡村治理与发展专项硕士研究生,深入河庄坪镇开展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练本领、长知识、作贡献,助力当地苹果、食用菌、农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文化建设。

“校地合作以来,我们深感人才是制约河庄坪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经商量,校地双方决定每年选派15名硕士研究生到河庄坪开展实践锻炼,我们给镇上15个行政村每个村都配备一名西农研究生。这些孩子有思想、有活力,能吃苦、肯奋斗,讲团结、讲格局,有效弥补了人才短板问题,为河庄坪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谈到西农研究生,河庄坪镇党委书记刘震赞不绝口。

孟嘉伟是学校2022级农艺与种业专业乡村振兴专项硕士研究生,担任第三批研究生班的班长。他告诉记者,研究生们统一都住在镇上,村、镇工作两头兼,哪里需要去哪里。大家每周开一次例会,交流工作进展,探讨下一步工作,互相学习、打气。谈及工作感受,孟嘉伟表示,基层工作真的是千头万绪、事无巨细,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时时刻刻都有一大堆紧急事情要处理。因此,做好时间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有时正在现场调研,突然接到电话让准备一份紧急上报的材料;正在赶材料,又接到通知让赶紧去另外一个现场先去讲解。

“刚开始真的有点焦头烂额,但当地干部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极致、做成精品。’” 于是,孟嘉伟从帮助独居老人打扫卫生,教老人智能手机操作、预防电信诈骗等点滴做起,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逐渐进入状态。入户调研、对接沟通、指导帮扶、撰写材料、现场讲解……工作是越来越得心应手,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抓主要矛盾、主要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地老乡从来没把我们当外人。只有在这片土地上工作过,才会对这片土地有真感情。”孟嘉伟表示,毕业后准备从事农业农村工作。

赵至琛和孟嘉伟是同一批赴河庄坪实践锻炼的研究生,主要在李家湾村开展工作。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干部对工作的热情、干劲,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他告诉记者,当地干部们嘴上常挂着一句话:“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要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才能办成大事。赵至琛第一次走进村民家里时,由于还不是很熟,农民不会讲太多心里话。后来通过到村民家里做饭、聊天等慢慢熟悉后,大家聊得就多了起来。能够感受到他们对学校、对学生的喜欢,打心眼里希望通过校地合作推动产业发展,让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校地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当地苹果、食用菌、设施农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如火如荼。我有幸参与其中,深感荣幸。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不管是做科研,还是为人处世,都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绝不言弃。”赵至琛还表示,将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用所学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吴文强是第二批研究生团队的一员,主要在万庄村开展工作。“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协助驻村干部收集、补充、完善相关资料,了解村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走访农户了解他们所思所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我还利用所学在乡村规划编制、农村社会调查、闲置资产盘活、农产品产品营销、农民技能培训等方面作出了个人的一点贡献。”吴文强表示,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才是青年的正确成才之道。在河庄坪锻炼的这段时间,他的写作能力、应变沟通能力、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提升。他认为基层就是最好的课本,实践就是最好的课堂。将继续用所学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同样是第二批研究生团队的农业管理专业乡村振兴专项硕士研究生刘锦绣表示,乡村振兴固然需要新鲜血液,而在校大学生更加需要在乡村振兴一线锻炼成才。刘锦绣于2022年到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实习,参与了当地疫情防控、入户调研、项目申请等方面工作,目前正在找工作。她表示,河庄坪的这段经历为她的履历增色不少。今后无论奔赴何方,身处何岗,这段经历都将是她前行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吴义飞是2022级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在河庄坪镇刘兴庄村开展工作。乡村振兴一线的锻炼经历让这个腼腆、不爱说话的大男孩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前两天刚刚开了导师团队组会,我感觉我的发言挺好的,逻辑性、思想性特别清楚。”吴义飞把论文聚焦“乡村振兴中基层政府的功能性网络再造研究”,并以河庄坪为例开展专题研究,继续为河庄坪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王芳、郭峥岩、阮国兵是第一批赴河庄坪开展实践锻炼的研究生的一员,目前均已毕业。“入职后我才知道,作为一个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我能获得offer的原因是,我在河庄坪的实践经历体现了突出的个人特质,能够与工作相匹配。”王芳表示。郭峥岩说,河庄坪实践经历最大的感受就是“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走到基层去都有办法。”他开展工作的红庄村集体新建菌菇大棚时,村民可以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菌菇大棚建成后,村民却对新生产业心存疑虑不愿入股。郭峥岩跟着村第一书记等当地干部逐户走访,普及菌菇种植经验,宣传补贴兜底措施,给村民算每一笔账,最终做通了村民工作,顺利入股进行合作经营管理。“这也启发我在工作中要及时深入现场,多去交流,了解他人的需求,不能闭门造车。”郭峥岩说。阮国兵在实践锻炼期间结合自己专业对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开展了调研,最终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段实践经历也更加坚定了他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情怀与使命担当,思考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定位,最终考取了选调生,工作后到基层驻村锻炼时也能迅速适应并融入其中。

乡村振兴学院院长、乡村振兴治理与发展项目负责人冯永忠教授表示,将持续完善在校地协同、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一懂两爱”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助力学校乡村振兴标杆建设、服务地方乡村振兴贡献西农力量。

编辑:张晴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