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焦点

【新时代 新作为】(5)李海华: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开栏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等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论断为我校改革跨越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我校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结合学习谈收获、谈体会、谈认识,这对于统一全校思想,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必将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以德为先 提高政治站位 占领人才思想阵地

  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各类文化思想不断交融,使得高校育人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中指出,高校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农林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创新实验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探索与专业教育互补的书院制学生德育教育新模式。学院主动作为,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创新实验学院开展“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需求,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构建以“学生工作导师制”为主导的学生学业辅导和素质拓展平台,引导党建进社区,教师进社区,学术进社区,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新方式。

  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和书院制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索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继续探索“5+1”党员入住新生宿舍、学生党员干部联系新生班级的方式,从朋辈角度做大学生的领跑者。书院以于右任先生“肩负社会使命,心系天下苍生”的精神为内核,打造书院特色文化气息。引领学生提高政治站位,把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的未来命运结合起来,把个人成长成才的梦想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心系国家发展、热爱农业、品质健全、独立自主、理性负责,在生物科学领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不忘初心 坚定自信 持续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创新实验学院建院的初心,就是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定位为“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验区、教师教学改革的实验田、学生自主发展的新天地”。

  学院自成立以来,尝试招生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小班化探究性教学、团队授课和教学约定制,探索学生工作导师和学术导师交叉指导学生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业规划、学科兴趣以及品德教育;推进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安排方式;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设计了全程化科研训练体系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突破性尝试。经过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改革优化、抓细抓实,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内化于心、落实于行,坚定改革信念,围绕培养农林拔尖创新人才任务,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在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及方法上不断探索,在理念落地的过程上和制度落实的细节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照准定位 汇集资源 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习近平主席强调,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国家和学校的决策部署,为学院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有力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对学院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应对新挑战,学院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找准自己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定位,深入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为谁做、如何做等关乎未来的根本性问题。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做支撑,学院的根本任务就是做一流的本科教育。为现代生物技术领域输送优质研究性人才,给国家的农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面对“双一流”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全校师生是一定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学院要汇聚优质资源,倡导构建校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我校大生命学科优势平台,固化和发展学术型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与优势。进一步落实“师生共进”理念,将创新学院及右任书院打造成全校师生开展制度创新、方法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田。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一批适应新形势下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标杆课程;引导、激励教师热爱教学,积极主动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推广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及自主、探究、协作的学生学习方式;不断完善全学程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体系;努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构建融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为一体书院育人新环境;探索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学业管理新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固化改革成果,促进模式推广,带动全校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学校乃至全国农林高校探索新常态下可借鉴推广的农林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创新力量”。

  作者:李海华,创新实验学院党总支书记

编辑:张晴

终审:薛建鹏